我们日常拍摄的黑白照片,通常都是属于中间调照片。它与高调与低调照片不同,画面中一般不存在大比例的黑色或白色。取而代之的是丰富的、黑白灰的影调层次变化。黑白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在胶片时代,把照片中的、人眼可分辨的从黑到白的灰过渡,分为12 级,以追求最为丰富的层次变化。在数码时代,计算机可以把照片中的灰过渡更为细分到256 级,但如何让黑白摄影作品展现得更为出色,还需广大摄影人针对新技术、新材料进行深入研究。
俊羽 摄 佳能 EOS 5D Mark II 相机 镜头焦距70mm 光圈f/4 速度1/500s ISO100
拍摄人像作品时,使用橙镜,可以增加人物面部的亮度,使模特肌肤的细节得到很好的高调表现。尤其是针对东方人黄皮肤的色彩特点,它在提高模特脸部亮度的同时,与黑头发形成强烈对比。
通常使用数码单反相机拍摄黑白照片,会感觉黑白灰的效果不佳——照片整体发灰、反差对比不强,缺乏黑白照片震撼效果,就认定数码拍摄黑白的效果不好。但如果我们从传统黑白照片的拍摄和制作过程的整体来理解,就会明白这种现象并非数码摄影的弱点。
吴家凯摄 佳能 EOS 1Ds Mark III 相机 镜头焦距70mm 光圈f/11 速度1/60s ISO100
中间调作品的更多魅力,在于可被展现的灰调子中——在光影变幻的树林和小河上,所有的层次都需要得到完美的体现。这需要作者在观察这绚烂的秋季景色时,从头脑中屏蔽掉色彩的影响,想象到灰色层次的表现:高调的岸边金黄的桦树林、河水反光的高光体现,中灰色调中的河岸以及阳光下的松树林,还有阴影中树林的暗调体现。相信这些都是作者拍摄前有所设想的。
传统黑白照片从拍摄前期即开始进行影像控制,不同的黑白胶片具有不同的特性,它们在颗粒细腻程度、黑白灰层次表现上有所不同;而在拍摄时,拍摄者通常会根据不同的拍摄环境(自然、城市、人像)在镜头前增加不同的色彩滤镜,提高某些景物色彩的亮度;而在后期的胶片冲洗、相纸选择、显影、定影时进行相应的药品配方和时间控制,来细致控制图像的层次与反差。这是一个整体的过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