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这个问题简单又有效的办法就是增加一个反光屏— 你可以买一个特制的反光屏,也可以用白板或锡箔纸代替。在采用逆光、侧光、侧顺光拍摄时,把反光屏放在主体旁边,比主体稍微低一点,把阳光反射到主体脸上以增加主体的照度。这样做会使光线扩散的更加均匀,可以避免对比度过大、阴影过深等现象,而不会把阴影完全消除使人看起来不自然。
在低照度下拍摄
在白天,大多数室内照度在300lux~100lux之间,在这种光线条件下的摄像机,自动光圈会开到最大,致使景深过渡压缩,对焦就会困难。在长焦距的方式下拍摄特写镜头以及摇镜头时,就会出现模糊的现象。
一般来说,在室内进行拍摄时,摄像机的自动光圈的f值在4以上时,拍摄出来的影像质量和景深两者都可以得到保证,这时就不必增加照明。在拍摄特写镜头及摇镜头时,就不用担心会出现焦点不实的现象。
在照度过低的条件下进行摄像时,要得到较好的拍摄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增加被摄主体的照度。但不一定非要增加人工光源,而是可以充分利用好现场的光线。如果光线不是太暗,如在白天300lux的室内,我们可以加一个反光屏(较亮的锡箔纸或镜子都可以),把太阳的光线反射到被摄主体上以增加主体的亮度。这种办法也可以用在光照不足的室外对人物等较小主体的拍摄,但对于建筑物及大的景物拍摄就不起作用了,这么大的面积可照顾不过来。
另外,在低照度下进行摄像时,还可以利用摄像机自有的一些功能来提升拍摄画面的亮度。如数码摄像机的数码增益功能,在照明不足时,可以打开摄像机数码增益功能开关,以电子方式来提升画面的亮度,但是这种方法是靠提高摄像机视频放大电路的增益来提升画面亮度的,这样会使图像噪点增加、信杂比下降,是以牺牲画面质量为代价的。特别是中低档摄像机尤为明显,在使用这种功能时一定要注意。
照度越低,拍出灰色或颗粒影像的可能性也越大,对比度和信杂比会下降,色彩还原性也差。一般情况下,在晚上灯光下的室内,照度更是在100lux以下。在这种照明不足的条件下拍摄,要得到清晰亮丽的图像,当然最好是增加照明,使用以上方法就很难得到很好的效果。
使用附加光源
大多数摄像机都可以在光线很暗的情况下摄像,但其效果往往很不理想所拍出来的影像不但画面粗糙,色彩也会失真。摄像机的自动系统也会出现很多问题,要么曝光不足,要么景深太浅,自动对焦系统在对焦时,也会遭遇困难。如果增加一些摄像时的灯光,这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拍摄出来的效果会好许多。
使用哪种摄像灯
1、机顶灯
摄像机的上部,都有安装摄像灯的四角形装置。在较暗的地方拍摄时,可在摄像机上装上一个小型低功率的照明灯,加以辅助照明。这种灯要刚好适合机顶预留的空位,不需要任何连接步骤和电源就可以轻松使用。某些摄像机本身就有内置的摄像灯,少数DV摄像机还装有称为智能型的摄像灯,可以通过摄录放一体机的镜头,自动感应明亮度,如果光线不足,摄像灯便会自动开启。
附在摄像机上的灯源小巧轻便,但由于靠摄像机自身的电池供电,会大大降低电池的拍摄时间,不利于长时间工作。并且由于机上电池电量有限,灯的功率都不大、也不可能大,亮度有限。机顶照明灯的光束角度较窄,只能照亮一个较窄的区域,一般只适于小空间、近距镜头的拍摄。
2、外接摄像灯
外接摄像灯虽然没有摄像机上的灯源简单易用,但它由于是机、灯分离,摄像灯是由独立电源供电,因此功率大、照射范围广,可长时间使用。这些外接摄像灯可以在一定的视角内投射亮度很大的灯光,可以帮助主体从背景中突显出来。在人物拍摄中各种距离的要求都能满足,会让拍摄更加灵活、自由一些。
把外接摄像灯的位置设在摄像机的旁边,大约与摄像机和主体之间的连线成25°~45°斜角,这样制造出来的效果要比机顶光源所造出的效果好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