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龙2012年推出的SP 24-70mm F/2.8 Di VC USD不但达到了很高的成像水准,更是第一枚防抖的24-70mm f/2.8镜头。虽然不及原厂EF 24-70mm f/2.8L II USM,但考虑7000多元的价格,吸引力十足,配最新的全幅机身也不差。
微距方面,副厂产品类型比Canon还要齐全。微距的主打产品百微,原厂红圈产品保有不小优势,非红圈版价格也下调了,所以副厂的影响不算太大。
还有就是腾龙2008年推出的28-300mm F/3.5-6.3 XR Di VC LD,2012年EISA奖产品,基本满足可以满足全画幅机身的成像需求,较原厂EF 28-300mm f/3.5-5.6L IS USM轻巧了许多,6000多元的价格是大家都能接受的旅行镜头。可惜此头定位不佳,目前使用全幅的大部分用户还会更看重画质,希望使用L镜头。
2.副厂非全副镜头
大光圈APS标变方面,Canon把EF-S 17-55mm f/2.8 IS USM定位在中高档镜头,适马17-50mm F2.8 EX DC OS HSM,腾龙SP AF 17-50mm F/2.8 XR Di II VC LD是非常取巧的镜头,3000多元的价格很平易,规格上可以取代Canon的一批老旧定焦。
超大变焦比镜头方面,腾龙18-270 F/3.5-6.3 Di ll VC PZD,适马OS 18-250mmF3.5-6.3 DC MACRO HSM的变焦比远远高于Canon原厂的EF-S 18-200mm f/3.5-5.6 IS,并且增加了超音波马达,3000左右的价格还比原厂便宜,几乎没留下任何选择原厂镜头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