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结婚的开销越来越大,一对新人正在洽谈婚庆事宜 (东方IC)
在武汉娶个老婆要多少钱?网上评出的“2011年十大城市娶老婆成本排行榜”中,在武汉娶老婆成本为65万元,位居第九。65万元是这样算出来的:一套80平方米的房子,以均价6600元计算,这就是52.8万元;装修5万元,家电及家具3万元;轿车4万元(以QQ等车型计算);婚宴20桌,以每桌800元计算,共1.6万元,红包(平均每桌2000元)进账4万元;度蜜月就省了;再算上谈恋爱的花销等,大约共需65万元。
而上世纪80年代初,结个婚仅需要花费500元左右,保守统计,除去婚房的投入,30年来,结婚成本翻了百余倍。
1981年结婚的邓女士花500元就成了家
“那时候,一家有五六个姊妹,父母哪能能顾得过来,结婚的花费都靠我们自己攒工资。”武昌的邓女士说,她1981年结的婚,20岁出头开始在针织厂上班,还没处对象时,就攒钱为自己张罗嫁妆,“也有女孩把工资交给父母,让父母来买嫁妆,但我觉得自己眼光更好,就把工资留着自己买。”
邓女士称,她刚参加工作时,一个月工资20多元钱,后来涨到30多元,她平时省吃俭用,从家里带饭,冬天就放在煤气管道上保温当午餐,就是为了把钱省下来买嫁妆。有一次,她逛商场看到一条毛毯很漂亮,就咬牙买了下来,花掉了一个月工资,这条毛毯后来成了她陪嫁品中很像样的一件东西,一直用到现在。
邓女士说,那时候,婚后一般跟父母挤着住,一家有几个孩子的,则向单位申请福利房、集体宿舍,家里也不需重新装修,请工匠打制床、穿衣柜、五屉柜、写字桌等家具即可。“婚宴也很简单,就是在家中搭个棚子,请厨师上门做几桌,也没听说有人到外面酒店办酒。”邓女士称,办酒的钱需男方出,男方需把已做好的酒席,用三轮车拖运两三桌到女方家,或给钱让女方自己置办。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结婚就流行置办“三转一响”(即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如能再带上“一咔嚓”(即照相机)就更完美了。那时,能凑齐这结婚“三大件”的家庭,可以算是过上了富足的“小康”生活。“我结婚那会,省吃俭用买了辆天蓝色的自行车,还是专门从上海托运过来的,每天上下班穿着新衣服、骑着新自行车,美死了。”邓女士沉浸在青春记忆中。
“谈恋爱处个一年半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男女双方两厢情愿,男方置办家具,女方准备一些嫁妆,就可以结婚了,花费在500元左右。”邓女士描述了当时大多数年轻人的状态。
1992年结婚的吴女士花销要以万元计
吴女士和老公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他们是1992年底结婚,相比眼下的年轻人结婚的隆重,她感慨道,“我们那会结婚很简洁”。
吴女士称,她头一次去男方家中,准婆婆给了400元“见面礼”,当时一般标准是600元、800元。“当时他父母到我家拎了烟、酒、糖、茶,并带了1000元现金到我家登门提亲,父母把四样礼留下,现金没有要,不是嫌少,而是父母很开通,觉得子女过得幸福最重要。”吴女士称,当时男方给女方的聘礼,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会多些,但一两万元绝对拿得出手。“婚纱照也拍,但只是几张照片,不像现在的新人都有好几本册子。”吴女士称,当时,专业影楼也逐渐出现,她记得汉口的皇宫拍一套婚纱照要七八百元。但他们最终选择到小店拍纪念照,总共花了160元。
那个年代结婚,时兴男方给女方送“三金”,即“金项链、金耳环、金戒指”,“我记得当时的金价是110元一克,总得算下来也要四五千块,这算结婚成本中的大头之一吧。”“我们结婚没有向父母要过钱,能省的都省了!”吴女士称,他和老公当时的积蓄只有4000元,用这钱买了洗衣机、电视机等生活必需品。
吴女士结婚的地点,选在了公公单位的食堂,一共摆了十几桌,吴女士的20多名同事每人出了二三十元钱,包了一个红包,派工会和人事科的两名同事作为代表出席婚宴。“也有婚宴在酒店包桌的,那费用就高了,我记得帮妹妹在酒店订的婚酒,一桌是300元的标准。”婚礼现场请朋友们帮忙拍了照。
吴女士还称,她结婚后是跟公婆挤着住,为结婚买套婚房在上世纪90年代不多见,那时还有不少单位能够分房,很多人结婚所要做的就是简单装修下房子,1.5万元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