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都是表面浪漫,而背后极其理性。”将感性与理性同步最好的群体当属摄影师。
大多数人只是看到拍摄现场的他们,布光、构图、摆弄模特、按快门…,其实单「测光」这事儿就需要不少逻辑,要不断计算光比。
更别说前期要能分析品牌优势、洞悉市场动向,根据企业 VI 系统提供客户解决方案。
中期要能置景、会计算空间、找道具、监督施工,控场、协作、时间管理…,一环扣一环全部由摄影师掌舵大局。
几张大片背后高速运转着的,是摄影师强大的逻辑思维小马达。
而且他们长期习惯被客户“蹂躏”。从拍摄前期开会、提案、又开会、做方案、再开会、再改方案…PPT 要写几十页,来回又改几十遍。
依旧面不改色心不跳,保持尊重,情绪维稳。
So 这两点恰好完美戳中大多数女生。
当女生遇到难题,摄影师随时可以帮你透过现象看本质、冷静拆解找方法、反思思辨断真假。
哪怕就是“略作”一点儿,也不用担心他不够包容。
并且摄影这事儿本身需要对「细节」极其敏感。比如,模特表情肢体、服装褶皱、发丝走向、画面各项视觉元素是否和谐…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摄影师的洞察力绝对和福尔摩斯不相上下。
和女生在一起时,你随便眨个眼睛抬个手,他都能轻而易举洞察到你的情绪诉求,并习惯照顾女生的感受。
我验证过 N 次。技艺好的摄影师厨艺基本不差。
为什么?因为摄影师倒腾素材像极了厨师倒腾食材。
就拿布光来说,从附件的选择、针对哪种光效类型、从哪些点出发去准确服务不同的拍摄题材,像极了大厨从切菜、配菜、推刀、掂勺、摆盘,从底料到配料到佐料…
两者都得在脑中构建一套完整的体系。
那些风格突出、常年游走在时尚与文艺之中的摄影师,下意识就把这种职业属性渗透进了生活里。
他们的娱乐方式不缺少质感
对电影、杂志、音乐、文学、建筑、艺术展…,都有自己的敏感度。毕竟相片的个性来自于摄影师的思想,思想来自知识与文化。
以 LightingMODE 导师 LIN 为例↓
知识结构越丰富,片子的表达就越有内容。
即便你跟摄影师压个大马路都不会觉得无聊。他们能随手发现经过我们身边的日常之美,那么平淡,却那么浪漫地无痕。
我深刻记得悦叔说:“我总是很想把自己的一些浪漫主义特征代入到画面。
我喜欢拍下那些真实的、细腻的,发生在你生命中、你平时所忽略掉的,可以联想起跟自己有关的故事。
他们在意居家环境的美感
一张好相片需要来自一个优雅的状态。他们在拍摄中、修图中对各项细节的吹毛求疵,自然结结实实映射进了生活习惯。
他们在意家中的整洁度、整体搭配风格、每一件小物的故事…,没错,他们的审美强迫症会让姑娘们大可不必担心有脏乱差的悲剧发生。
以 LIN 工作室为例
摄影师也属于艺术领域的行当,骨子里对「真善美」有极致追求。So 他们内心深处大多保有童真,对待任何事物都愿意付诸自己的真情实感。
和他们相处起来,会感到发自身心的松弛与愉悦。
至于其它方面的优势,早已经摆在明面儿上~比如女生跟摄影师男友一起外出旅行…,大可不必担心他踩进“直男第一宗罪”之拍完照想揍他系列。
为你处处留下的浪漫痕迹,一定是“我和你的那个冬,夏意正浓。”
还有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想借此澄清。
很多女生常常掉进误区,认为摄影师日日身在花丛中,这个群体诱惑太多,安全感太少。其实不然。
我不否认啊,某些初级选手确实把「摄影师」这水搅混了。
但其实,越高质量的摄影师越不爱炫耀,越不会借机凭着自己的职业优势去随意撩拨别人。
他们往往专一,因为不缺乏满足感。
对质感有讲究、不将就。才懒得理会闲杂人等套近乎,不屑一顾甲乙丙丁的男男女女向其示好。
他们更在乎、更喜欢追逐的,是一道灵性层面的光,温暖又自由。
"
后记
「高质量」这个词,确实有一定的客观标准。
一个人的家族风貌、精神、所身处的阶层结构,都大概率成为影响其「外在品相」与「内在品质」的关键要素。
但每个人都可以活成自己心目中的高质量。
因为没人能真正定义高质量。你在卢浮宫欣赏藏品,那是你的高质量;放牛娃在山上奔跑,那是他的高质量。
真正没见过世面的是你指责放牛娃不懂艺术,而放牛娃又指责你不懂放牧。
So 并不必把客观标准变成自己的包袱。
如何以松弛而舒服的状态出现在别人的世面里、如何真实地接纳自己,那才叫真的「高质量」。
文章来源:LightingMODE(作者郑燕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