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这个展览有什么灵感来源,应该是我之前做的一个半途而废的摄影项目《别人的房间》——我穿着别人的衣服出现在别人的房间里的各个角落,感受着别人的生活。从小到大,别人的房间对我总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吸引力,就像黛安·阿勃丝着迷于那些不同于自己的怪人,所以我小时候总渴望自己拥有崂山道士的法力或者有一件隐身衣,现在我除了教书、做书籍设计和拍照之外还在演话剧——在我看来,不囿于自身的皮囊、无限贴近甚至成为别人是一件多么令人神往的事情。当然,阿勃丝的惨痛结局提醒我必须面对现实,适可而止地把这种妄念停留在人畜无害的游戏心态,于是我开始筹备我的展览作品:我从网上下载了大量画册图片,包括封面和内页。有些是我知道或熟悉的摄影师,我对他们的风格面貌有所了解;有些是在我有限的摄影史知识之外的,我会搜索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和作品风格;有些是查无此人的,并不妨碍它们作为我的创作素材。在我电脑里有大量我过去拍摄的照片,就像影视基地那些籍籍无名的群演,终于等来了剧组选角的机会。如果说那些装帧精美的画册是一间间别人的房间,我的照片则是实现我寄生计划
的无数分身,我要求它们低调谨慎、入乡随俗,即使不能以假乱真,也不能让人感觉跳脱违和。
The Americans
Robert Frank
Steidl /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2008
Eugène Atget . Paris
Eugene Atget
Taschen 2016
Los Angeles 1964
Bruce Davidson
Steidl 2015
China Western
Carlos Spottorno
La Fabrica 2010
Adieu Saigon
Raymond Depardon
Steidl 2015
Bangkok
Andreas Gursky
Steidl 2012
《在身边》
陆元敏
睿品影像 2021
***让我庆幸的是我去过的地方还不算少(那些涉及我的确没有去过的地方的画册我只能忍痛割爱),更重要的是,我一贯的拍摄风格就是没有风格,信马由缰、想一出是一出那种的,这对我成为一个真正的摄影师来说可能有点吃亏,但对我目前的工作不得不说是一种优势——就像一个人格分裂症患者在演戏方面一定是个多面手一样。粗选完照片之后,我根据画册范本的照片要求到相应的资料夹里进行一一对应的精选,对上眼的自然牵手,找不到合适的只能认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下一步就是对***终胜出的照片进行技术性改造,说白了就是PS,调色的调色,做旧的做旧。
一方面,我希望我的作品可以骗过观众的眼睛,同时,我也不怕那些画册的原作者控告我侵权——他们顶多会认为我是一个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傻瓜,吃饱了撑着去做这么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所以我没有修改画册上的文字内容。
姚荣 摄影
姚荣 摄影
姚荣 摄影
姚荣 摄影
桑塔格说:没有坏照片,只有比较无趣、比较缺乏意义、比较缺少神秘感的照片。今天的世界不缺的就是照片,越来越少的就是有趣、意义和神秘感。大师们曾经费尽心机的探索和努力眼看被淹没在快餐文化的饕餮盛宴中,我这次虚张声势的偷袭,就当是对他们词不达意的致敬吧。
【策展人有言】
赵谦,现生活工作于上海。
研究生毕业于加州艺术学院(CCA)纯艺术专业。
在姚荣的工作中,不断被拷贝的、流动的副本代替了书籍的物质属性成为介质的“寄主”,拥有了被作为主体物的权威。
语言的讯息锚固(ancrage)和接替(relais)的功能,若有其事地在回答“这是什么?”的重要问题,引导图像的释义抑或形成与图像交替的描述。
另一个矛盾的与重要的问题是:“我能否作为一个天真者?”抑或“我能否提出一个天真的问题?”
展出地点:上海原色艺术空间
展出时间:2021年8月8日—12月28日(14:3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