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载于公众号:原画册
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
在上期《拍人像启示录(上)》中,我们介绍了四位在摄影史中比较典型的大师作品,以给出***底层的启示。
本期介绍的几位会更亲民一些:
-
05
Tina Signesdottir Hult
“自然光”
Tina Signesdottir Hult 是一位来自挪威的摄影师,也是一位擅长概念艺术和主题肖像画的艺术家。她是2018年哈苏大师赛肖像组年度年度摄影师。
她拍摄肖像相比上期几位更“亲民”一些。Tina拍摄的对象大多是年轻模特,拍摄过程不喜欢刻意制造外在的东西,特别是在光线方面,几乎只使用
漫射自然光
也就是「软光」。
因此她的拍摄很松弛,一台相机、一个镜头、自然发生的光线,即可。
©Tina Signesdottir Hult
她拍摄的照片有一种恬静的绘画气质,因为尤其喜欢窗边的光线,让人想起维米尔的绘画。
©约翰内斯·维米尔,《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以上对应的是文章开头对「摄影语言」方面的思考。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Tina对「人要漂亮」有自己的诠释。看这些年轻的模特,你觉得他们漂亮吗?或许不算典型的高鼻梁、大眼睛、皮肤好之类对漂亮的刻板印象,他们有雀斑、皱纹,五官也算不上精致,但应该很少有人会否认这些肖像摄影的美。
我认为这种美源自——
对真实的忠实
+
克制的摄影语言
+
不刻意但很小心的环境设置
她的肖像摄影照片中几乎没有对比色,而大多是邻近色,无论是模特穿着还是与环境的关系。
©Tina Signesdottir Hult
而当我们将这些图像和奥古斯特桑德那些「客观」的作品放在一起时候,你或许能明白「冷面」为什么能穿越100多年时空直到今天都是「高级感」的代名词。
-
06
Whitney Hayes
“当光线照在脸上”
Whitney Hayes是一位常驻纽约曼哈顿的肖像和时尚摄影师,她光线的玩法和Tina截然不同。
Whitney在一次访谈中表示自己的梦想是做新闻摄影,或许因为这个原因,她的肖像作品也充满着一种源自生活的纪实感,打破了很多人对时尚摄影「棚拍硬照」的刻板印象。
总结下来,应该是——
日常+放松+诗意+愉悦
Whitney的作品在摄影语言上还是有迹可循。
例如,她很喜欢让阳光直接打在模特身上和脸上:
©Whitney Hayes
她的照片丝毫没有「脸上不能有阴影」这种标准。甚至,有的阴影看起来有点不合时宜,但也因为陌生感和纪实感让观感变得特别:
©Whitney Hayes
她让模特的全部或身体的一部分处于明显的高光中,似乎很有「主角光环」。这样虽然会造成一部分曝光过度,但这样的曝光是符合作者的风格表现。
©Whitney Hayes
Whitney作品中的诗意还来源于那种放松的镜头,而放松又源自拍摄项目的时候不拘小节,大量拍摄
日常片段
+
偶发事件
+
身体局部
+
空镜头
©Whitney Hayes
Whitney作为人像摄影的模仿对象,不算是高技,同时也模糊了人像摄影(Portrait)和人物(People)的界限。她摄影的视觉风格很适合热衷日常环境人像摄影的朋友学习。
-
07
肖全
“中国时代肖像”
肖全(1959-)被称为「中国***好的人像摄影师」。他年轻时拍摄过很多中国文艺圈同龄人,如今他们中的很多已经成为大咖。张艺谋、陈凯歌、崔健、姜文、巩俐、三毛、杨丽萍、陈丹青、王朔、窦唯……
这些作品被收录在著名的《我们这一代》中。这本画册留下了改革开放初期引领时代潮流的文艺群像,也是一代人共同的记忆:
©肖全,姜文
©肖全,崔健
©肖全,三毛
©肖全,顾城和妻子谢烨
©肖全,易知难
©肖全,张艺谋
说实话,要从肖全的人像摄影中再总结技术方面「启示录」,我做不到。他和他的照片一样是简单而成功的。
放松记录+忠于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