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香成,著名记者,华人摄影家,上海摄影艺术中心创始人。
摄影不仅仅是记录,是要有那个时代特点的记录。——刘香成
刘香成美籍华人,1951年出生,成长于福建省福州市,高中毕业后,1970年到美国上大学。曾任美联社记者、《时代》周刊驻华*席摄影师。
上世纪80年代初,刘香成是被《时代》周刊派驻到中国的***位摄影记者。1992年,因出色报道重大国际新闻,刘香成获普利策现场新闻摄影奖。2013年在上海中华艺术宫举办他的“中国梦 三十年”的个人摄影展。
大时代下的小人物,被刘香成鲜活真实地记录了下来。
刘香成是谁?
世界上有那么一种人,喜欢用相机延续故事,希望用照片再现历史。每一张照片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摄影师用他独有的视角带我们走近他镜头中的故事,而我们通过照片了解过去、了解真相。
刘香成显然就是这样的人。
他是手持照相机的记者,曾获得普利策现场新闻摄影奖的***华裔摄影师;
他也是经理人,曾任时代华纳集团中国*席代表,新闻集团常务副总裁。
那些年,他几乎把全世界有新闻的地方都跑了个遍。当时圈内流传着一句话,“哪里有新闻,刘香成就会出现。”
面对这一切的荣誉和成就,他却淡淡地说:“我只是个举起相机的旁观者,为了真实的历史。”
刘香成作品。摄于1981年的云南,在80年代,现代时装开始影响中国的年轻人。朋克墨镜三兄弟,现在看来依然很酷。
新的娱乐、新的运动、新的服饰、新的表情,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刘香成 摄)
拍下大时代里的小人物
1971年,20岁的刘香成赴美留学,专业是国际关系。怀抱着了解和参与美国社会的热情,专业之外,他还选择了摄影等感兴趣的科目,每天东跑西颠,没事就在纽约街头随意抓拍。
留学期间,刘香成给著名摄影师Gjon Mili当过9个月实习生,那时Gjon Mili已经72岁了,“整整9个月里,他从没有谈过技术问题”,只是在每天傍晚,老人会指着从报纸上剪下来的各种新闻图片告诉他,“这张好,那张不好。”为什么?因为“解读事件比抓住事件更重要。”
刘香成先生的作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摄于1976-1983年,这个时期的作品,较多是对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捕捉和记录。他记录下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变化。
1978年,上海杂技团,熊猫卫卫和它的驯兽员罗新奇(音)。卫卫的节目是在舞台上表演用刀叉吃糖。卫卫表演得越多,吃到的糖也就越多。
1980,北京,农民在把大白菜扔向一辆缓缓移动的卡车
1980年代初,北戴河游泳的男子
980年代初,上海公园里谈恋爱的男女怯生生地亲热
1977年,上海,小学生正在班级理发店里为彼此理发。当年,中国恢复了高考制度
1980年,北京,在照相馆拍摄结婚照的夫妇。为了节省开支,新娘选择了只有上半身的婚纱
1976年,刘香成以《时代》周刊美籍华裔记者的身份回到中国进入广州,1978年北上京城,1984年离开。这期间,他创作了他的***部关于中国的影集。
1982,广州,一场当地共青团组织的交谊舞会
1981年,北京,某产品展销会,消费者买太阳镜。
1981年,北京,妇女们在一家新的发廊里烫头发。
1982年,北京,北海公园里休息的年轻人。
这些作品,被集结在《中国梦:刘香成摄影三十年》出版。对那一代中国人来说,这些既是无比珍贵和熟悉的生活写照。
1981年,北京月坛公园,一对情侣正在分享亲密时刻。
1979年,深圳,中国南方改革开放***个新建的经济开发区。
1982年 北京长安街上的摩托车情侣
三十年间,现代化进程已经渗浸到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和瞬间,刘香成的照片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国家所发生的深刻变化,这是大时代中每一个普通中国人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