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光的诗
逆光是展现氛围的不二选择,一切具象的事物,在逆光中都会被赋予抽象的美感和情绪。逆光画面给出的信息量很少,更多只是一个夕阳时段的氛围,此时人的情绪就会被放大,如果抓拍得巧妙,就能获得一种大写意的美。逆光拍摄时,空气中的反射介质很重要,不管是雨、雪、雾、霾,还包括各式各样的前景,它们本身就会重新拆解、拼贴光的性质、画面的层次,也会直接影响到人物的情绪和意境的表达。
那不是“坏天气”,那是大自然的馈赠
我不喜欢正午的阳光普照,光线平而直,还容易在人脸上留下奇怪的投影,难以营造出意境;我也不喜欢阴天,虽然柔和,但缺乏变化,还不如来场雨更容易“操作”。
大多数人定义的好天气是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气候宜人,但在我看来,那些恶劣艰苦的“风霜雨雪”才是拍摄意境片真正的“好天气”。人的心情和画面的氛围是相互影响,彼此成就的。不同的天气,会让人本能地产生在该一环境中特有的状态和情绪反应,比如人在寒冷中会缩紧身体、咬紧牙齿,风很大时会眯起双眼、用手拨头发,当天空突然下起了雪,他们有可能会兴奋,也有可能会沮丧,这一切一切都是真实的。如果把握得好,这些“坏天气”就会变成大自然独特的礼物,你拍出的照片也会带着风雨,刻着激动,这些都是可被感知的回忆。
瞬间•情绪•形式
真实、凝练、美,艺术化表达。
形式的成分在哪?真实的成分在哪?
我拍摄的画面,大都是关于感受的主观表达,这就一定会涉及到表达方式的喜好,这部分是主观的、个人化的,也一定会有形式感的存在。而人物部分的刻画更遵循真实性和纪实原则,那些情绪是真实的,瞬间也是真实的,这些都不由我的意志为转移,不可控,但可被捕捉。
形式之美与决定性瞬间
写意的形式感也必定是洒脱的,粗线条的。它的目的是让观者更接近一种氛围和意境,而不是更接近细枝末节。这种形式本身就是一种“打破”,打破常规、打破具象、打破写实、打破习惯。
康定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形式对心灵产生作用时,我们才能理解和欣赏一件作品;也只有通过形式,我们才能理解内容并欣赏一件作品。”显然形式之美是不可或缺的,有趣的画面形式与独特的瞬间和情绪碰撞在一起,就能产生丰富的画面意味,给人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能否将其巧妙地结合,就要看天时地利人和,以及摄影师的功力了。很多“决定性瞬间”都是一闪而过的,能否把握住,把握好,需要运气,也需要体力,摄影师需要持续地带着激情去观察和拍摄。
人的情绪就像一味“药引子”
有些场景和画面很美,但是如果没有人,没有如此生动的人出现在其中,可能这张照片就只能作为一张明信片了。人之于环境、氛围,就像是一味“药引子”,能一下点亮这张照片的灵魂,那种代入感和灵动的气息会一下抓住你的眼睛。
画面中人物情绪的表达,跟摄影师与新人之间的互动密不可分。我个人的习惯是,刚开始拍摄时,以中景、全景为主,通过不断地沟通让他们对镜头产生一种熟悉感。慢慢地,新人开始放松下来,和摄影师之间的信赖感和默契度也逐步建立起来了,再去拍特写画面,就很容易能捕捉到那些沉浸的情绪表现了。同样,此时也适合去拍摄开阔的大场景,他们会感知到这种震撼、辽阔和视觉冲击力,在这种环境当中,摄影师会更容易顺势而为地引导新人奔跑,或者一些肢体比较夸张的动作,情绪释放会更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