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的十一假期,摄影师种子哥马不停蹄地为客户拍摄,福州、厦门、南京、上海,没有闲暇休息。过去三年,他因为旅拍业务飞了74次,到过8个国家27个城市。
旅行热带火了旅拍生意。
旅拍平台一美一拍的十一预订单数量,从9月初就开始滚动上升,热门目的地几乎安排不上摄影师档期。
2010年,一美一拍的创始人陈鹤还是携程目的地产品经理。他发现,人们去网红目的地,尤其三亚、巴厘岛、苏梅岛这些海岛,除了对车辆、景区门票和餐厅有预订需求,对偶然上线的一些摄影产品也有消费热情。而摄影在旅行消费中算是客单价较高的一项。
自带设备有些笨重,喊路人拍照像是在买彩票,美图软件的构图、创意还是有局限。陈鹤自己和家人朋友旅行,摄影水平就经常被吐槽。他意识到存在专业旅拍需求,于是2016年创立了“一美一拍”旅拍公司。
旅拍需求变多,也与移动社交媒体兴起密不可分。近几年,小红书、抖音、马蜂窝UGC平台崛起,大家习惯在移动社交平台分享旅行,并且希望自己分享的照片是精美、利于传播的。
“旅拍照片和短视频内容本身就可以引导用户决策。” 路图创始人杭海军认为,尽管未必网红地拍照的小姐姐都思考过内容引领消费决策的趋势。
而自由行人群年轻化,收入增长,也是旅拍变热的幕后因素。马蜂窝数据研究中心负责人马禹涛告诉我们,目前马蜂窝平台自由行用户以一二线城市年轻人为主,24岁以下用户占比达到41%,35岁以下用户占比超过70%,月收入2万以上的用户占比达到37%。人们对旅行体验以及其中的延伸服务正在经历消费升级。
自由摄影师、摄影工作室是旅拍从业主体,随着客群的增长,行业也开始呈现平台化趋势。
自由职业的选择
旅拍,让不少人找到了一份自由职业。
定居嘉兴的茉小糖之前是办公室白领,为了拍好自己的女儿,开始接触摄影,今年6月转型成为全职摄影师。
在一线城市做过商业摄影的Travis回到老家昆明,商业客户变少了。他旅拍第一单,是跟着发小在美国边走边拍了半个月他的蜜月旅行,之后旅拍生意,就从朋友介绍朋友的的方式开始了。现在他一边设计运营民宿,一边接旅拍的活儿。
自由摄影师或者摄影师工作室接单,一般有三种方式:在微博、微信朋友圈公布自己的行程,和客户在目的地汇合;客人约定目的地,一同启程前往;外地客人来到摄影师所在地,旅游加拍照。与摄影师一同前往异地拍摄成本最高,客户需要报销摄影师的差旅费用。
“个人作坊”式的摄影师一般以一趟行程,或者一天、半天时间报价,价格参照同行和对自己水平的评估。
这是个很难估算利润率的行业。Travis觉得,旅拍相比商业拍摄的实际成本不算高,因为商业拍摄需要雇佣多人帮忙(多时二、三十人),还需要租用设备,涉及复杂的工作流程。而旅拍一般雇佣两个人,一个化妆师(3000元每天),一个助手(400元一天)。
行业内,一次国内目的地旅拍的价格大约在两三千元,需要更多人手和设备的婚纱旅拍则上万元。
Travis认为,旅拍特色在于突显个性。他拍摄过上百对新婚情侣中有不少是潜水爱好者,这些潜水情侣不喜欢常规皮肤修白皙的做法,反而要求Travis把自己的肤色修得黝黑些,有的还直接穿潜水服拍结婚照。
踩点也是旅拍摄影师的必要能力,Travis曾为在洛杉矶找到一个能将好莱坞标志“Hollywood”拍入画框的拍摄点,开车找寻数天。
摄影师风格一旦被客户认可,他就可能被客户推荐给其他人,或者获得客户二次订单。台湾兼职旅拍摄影师戴乐,连续两年接到一个姑娘带妈妈来台北旅游的拍摄。“我觉得她应该是个很孝顺的姑娘。”他说。
影楼转型
“想去哪儿拍就去哪儿拍”,铂爵旅拍洗脑式的广告响彻在电梯间,人们才发现拍婚纱都出外景了。
2011年成立“铂爵旅拍”,前身是1997年创办的“钟爱一生婚纱摄影”,此后十多年在福建开设多个分店,总部设立在厦门。2013年开始在三亚、丽江、青岛以及海外热门旅拍目的地设立拍摄基地,2015年开启旅行拍摄一体化的商业模式。
在旅拍的各类业务中,婚纱摄影客单价高,属于刚需,涉及的环节包括服装、化妆、摄影。“铂爵旅拍”也代表了一批传统影楼的转型。
贺军以前在上海开了家室内婚拍的“唯一视觉“,逐渐发现原本五一、国庆的旺季客人不旺了,6年前他去了趟三亚才发现原因:不少年轻人开始跑到这里旅游拍婚纱。回到上海,他果断将店转型为”唯一旅拍”。
在厦门开摄影工作室的种子哥也记得,2014年、2015年左右,来厦门拍摄婚纱照的外地游客明显增多。这些客户告诉他,周围熟人在老家影楼拍摄,被收取多重隐形消费而且成片效果不佳。算一算花费,不如来厦门玩一趟加拍照。
人们旅行的脚步越走越远,视野越来越开阔,也都厌倦了室内拍摄的道具、假椰风海韵假背景。逐渐过气的影楼婚纱摄影,追随消费者的诉求变革,甚至把生意扩张到了海外。旅拍服务也从婚纱照扩展到亲子、个人、闺蜜游等。
“尤其最近一两年,厦门开了很多冠名以全球旅拍的工作室,都说自己在全球三、四十个国家有服务点或者开店。”种子哥说。
旅拍,不仅拓宽了传统影楼业务渠道,也让摄影师获得了更自由创作的时间和空间。
北京当时照相馆的创始人何脑斯每年会有5单左右的旅拍业务,占到他平日工作的十分之一。“旅拍让我正好可以时不时出去走一走。”他说。
工业化生产
知乎上有帖子梳理了这三类旅拍从业者的特点和利弊:自由摄影师的订单往往依靠熟人的口碑,或是在社交平台的内容运营,但是风格、服务质量和价格参差不齐;工作室类似量体裁衣的一对一定制服务,以独特风格来树立品牌;有旅拍业务的连锁影楼会在热门旅拍地开设分店,服务模式是多对一、标准化、效率高,且服务套餐较贵,部分影楼存在隐形消费和后期强制加片的现象。
因为有线路熟悉和突发天气原因,何脑斯规定,所有旅拍订单都预留双倍出行时间,并且会选择自己实地踩点感受好的线路,在出发前三天形成策划方案,发给整个工作组。
何脑斯是舞台摄影师出道,拍摄十年摇滚乐让他练就了抓拍不虚焦的能力。他将“个人作坊”旅拍高成本、讲究精工细磨的特点到极致。
他得意的一张作品是在四五年前,新娘蹲下来喂小鹿,当时的光线正好透过白纱照射下来,小鹿也乖巧地伸出头,他按下快门抓住了这个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