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镜头朝下,一只手握住镜头,另一只手使劲拍打镜头,让碎渣掉下来
悲剧4:撞击
这种死法太不值了,也是最不应该发生的,可偏偏就发生了。不能说是一时的大意,是缺乏严重的安全意识。我估计这类事故应该发生在新手身上,老鸟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故就不要拿出来说了。
在不工作时就应该反过来挎,走路时难免会分神。
以上的示意图你会说,这样的错误也会犯吗?这样的悲剧真有发生过,这次可不是UV镜的损失了,据维修的朋友说,这种维修没有意义了,太惨烈了。大灯泡变冰激凌了。
一些好的习惯需要养成,别以为自己不会犯低级错误,很多时候只有发生了才会意识到,怎么会呢?在悲剧发生后才觉得原来一个好的习惯有多重要。
悲剧5:不注重防潮
这样的悲剧在南方经常上演,相机不放防潮箱很容易出问题。很多人买了单反长时间不用,也不做防潮处理。当你某一天拿出镜头,看到镜头里有漂亮的丝状物的时候,开始以为是外面一层,可用擦拭时怎么也擦不掉,才发现,这并不是镜头外表的问题,而是在镜头内部的霉斑。
为了看得更明显一些,将镜头光圈调到最大,对着一个逆光源,让光线从侧角度射入,背景最好全黑。
霉菌有很多种类,然而镜片上的菌丝体并不是活体的存在,是霉菌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侵蚀镀膜和玻璃留下的生长路径。一类呈“花”状,主枝很清楚,分枝较长,枝边沿化开,另一类是“网”状的,很细密的分布在镜片上。“花”状霉菌生长速度较快,一不留神,便成了片,“网”状霉菌虽然生长较慢,但破坏性极大。
这样的悲剧在很多朋友身上也发生过,不仅镜头出现霉斑,相机里还长了虫子(别以为是故事,真事),当有第一次问题出现的时候就赶紧买了防潮箱,现在已经买了第二个防潮柜了。
相机的防潮工作一定要做好,特别是南方的朋友,这样的悲剧在我的身边有太大案例。
悲剧6:风沙的杀手
镜头也有天敌,它就是风沙。去年我一个朋友去沙漠拍照,开始没有注意保护措施,因为天气比较好,没有风,开始镜头会有少量的细沙进入镜头,后来几天发现镜头使用有问题,开始做清洁处理,但为了拍摄,继续坚持了几天,再后来这只镜头就不能用了。
这样的死法也是意外,但风沙对镜头的伤害是非常大的,一些眼睛都看不到的细小颗粒进入镜头,是致命的杀伤。去过沙漠的人一定清楚这一点。
平常对镜头的维护也比较重要,保持镜头的清洁工作要向老法师学习
悲剧7:被海水袭击
相机和镜头被淹死的事情也是刚发生过,一次旅行途中,一个小兄弟好久没看到大海有点激动。跑到海边拍照,突然一个巨浪来袭。躲闪已经来不及了,整个人和相机被巨浪包裹。还好,人没被卷走,相机完全被海水浸泡。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及时处理完全来得及修复相机。但悲剧就发生在心急检查相机是否可用,在擦干相机看是否可用。开机,相机就出故障了。
在相机进水时,第一个动作是取下电池,然后才是把水擦干。让相机在太阳下晒干或者让相机自然干。时间可以长一点,等上一两天不着急用。确认完全干了,然后再测试。
悲剧8:防水意识问题
现在相机一般都防水溅,但并不防水(防水相机除外),在雨天拍摄一定要做好防水工作,相机淋了雨,回来后要放入防潮箱。这样的悲剧虽然少,但也有发生。
在雨天能出好片或者大片,但防水工作要做在前面。
悲剧9:闲置而死
这种死法真是太悲哀,更可悲的是案例并不少,许多人买了单反相机一开始几个月热情很高,然后热情逐渐退却,相机长时间闲置,该长霉的长霉,该生锈的生锈,该长灰的长灰。等你再次想起它的时候,已经过了大半年或者更成的时间,开始是小毛病,然后又长时间搁置,最终让相机闲置而死。
相机要多用,就像汽车一样,久了不开就会出问题。如果你拍照频率不高,就做好防潮和收藏工作,如何你拍照的热情退却,可以考虑送人。
悲剧10:忽略重要细节
这是一次惊险的事故,一次我和朋友去爬楼拍城市夜景,朋友带上3万多的航拍装备爬上城市最高的楼顶,天色已经有点晚了。这位朋友忙着组装飞机,当时环境太暗,组装时没有检查,加上赶时间。在匆匆组装完成后,开始试飞,飞机刚飞到六七米高的时候突然掉落楼顶,相机镜头着地。
这完全是一次意外事故,四个螺旋桨有一个没安装好,飞出了。好的是飞机没有飞出楼顶掉落到楼下,砸到人事情就大了。
对新的器材,比如航拍,一定要仔细检查,自己定一个飞行前检查的基本流程。做到万无一失,在人多的地方需要小心再小心,防止意外事故出现。这一条选择航拍,重在提醒,玩摄影也要注意安全,对自己和对他人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