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摄影师之一——罗伯特·弗兰克,于2019年9月9日在加拿大的新斯科舍省去世,享年94岁。
提起罗伯特·弗兰克,不得不说,他太著名了。
这是一位,仅以一本《美国人》摄影集就一举改变了“现代摄影”方向,并足以跟拍摄了一生的布列松分庭抗争的摄影大师。
而自他之后,现代摄影的面貌也发生了转变。
是他,让人们意识到摄影可以让人们清楚的意识到周围的世界,摄影也可以呈现出人类的茫然与无知。从而,打破了那个布列松用“决定性瞬间”统霸天下的时期。
我厌倦了浪漫主义
1924年,罗伯特出生于瑞士苏黎世,犹太人。
23岁,这位初出茅庐的小伙儿来到美国纽约,刚到美国的他,英语都说不大利索。但谁能想到,就是这位“在美国的外国人”改变了美国摄影、乃至世界摄影的方向,甚至扭转了现代摄影表现的潮流。
在当时美国甚至世界摄影圈中,“决定性瞬间”依旧占据主流,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沃克·埃文斯,几乎是所有摄影人的偶像。
他们作品中丰富的影调、清晰的焦点、精准的构图等更是当时摄影表现的准则。在最具影响力的报刊杂志中,例如《LIFE》和《TIME》,带有这种浪漫主义风格的新闻摄影也占据着主流。
而弗兰克曾在某次访谈中说道,“我从柯特兹、布列松、沃克 · 埃文斯那里,确实受到过一些影响。但是,我也没法控制自己的喜好,也没有想过要‘受卡蒂埃·布列松的影响,以及成为他那样的人’。所以,我才能拍出我自己。”
作为摄影师,弗兰克将从前辈摄影那里受到的影响,转变成另一种拍摄动力,他的做法就是:完全打破准则!
1954年的罗伯特·弗兰克
我厌倦了浪漫主义,我想呈现我所看到的,纯粹而简单的东西。——罗伯特·弗兰克
当时,美国大众媒体都在传递一种充满乐趣的和平、繁荣的景象,埋藏在基层的贫穷、绝望、种族歧视却被悄然掩盖。
这或许是异乡人身份赋予弗兰克的唯一好处,他敏锐的观察到美国梦与日常现实之间的鸿沟,从1955年开始公路旅行拍摄美国人的照片,历经九个月,足迹遍布30个州,拍摄28000多张照片。
最终挑选出来的83张照片组成《美国人》,而这本摄影书后来被誉为“现代摄影的圣经”。
《美国人》描绘出一个许多美国人根本不能或不想看到的地方:一个悲伤、分裂、甚至带有忧郁气质的国家。
作家杰克·克鲁亚克在美国人的导言中也写道,“罗伯特·弗兰克,一个瑞士人,低调,和蔼,拿着那架小型照相机,一只手举起,咔嚓一声,把美国内里的悲哀诗句吸出来,洒在胶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