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像艺术收藏市场正处于一个萌发的阶段,大理国际影会对影像价值的发掘,让一些摄影师开始积累市场收藏资源,同时也在逐步构建一个影像收藏消费生态。
画廊:成交量高于往届
大理国际影会闭幕后,画廊展区的纷纷报喜,大理国际影会艺术总监鲍利辉的微信响个不停:
“艺天影像(画廊区)刚刚完成摄影节销售结算,特向您汇报:我们有5位艺术家的作品产生了销售。其中王鹏的作品《慈悲》在大理摄影节首次亮相,限量30版,阶梯定价,全部售出,对于我们这样刚创立不久,且尝试创新画廊运营模式的品牌,在这里得到了如此良好的市场反馈,让我们倍感欣喜。”
“展会期间,立方体艺术馆一共有25幅作品被藏家收藏。其中有三位年轻艺术家的8幅作品被大藏家Sipa董事会主席靳宏伟先生收藏,艺术家张晨炫作品 let it be 在这次影会售罄,艺术家柳文辉铂金作品《你的翅膀之末是我的脚步之初03#》6个版次也在这次展会售罄。通过此次交流,我们更加明确了学术方向和市场需求,衷心的感谢大理影会搭建的与国内国际接轨交流的平台与渠道。”
“本届大理影会是我们画廊销售最好的一届,销售26幅照片。”时光空间画廊创始人姜一鸣说,大理国际影会有机的把摄影节和画廊结合到了一起,已经成为了一个凝聚艺术家、策展人、媒体、画廊、藏家多方资源的平台,画廊推出的艺术家很快能够被行业媒体传播推广,同时也能被广大藏家看到和购买。对于画廊而言,一举很多得。
“上一届大理国际影会,我们画廊有20多幅作品被收藏,已经感觉很不错了。而今年就明显好于上届,收藏量达到60多幅,金额也很可观。”观看艺术画廊创始人兼艺术总监牛恒立说,在影像圈内,大家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大理国际影会的特色就是收藏,尤其在艺术总监鲍利辉的推动下,呈现了一个非常好的局面。
藏家队伍:正在逐步壮大
在牛恒立看来,当下中国影像收藏可分为三个方面:
1、 老照片的收藏。这类收藏注重影像的稀缺性、历史性和史料价值,通常会通过拍卖会进行;
2、 影友和大众对影像的收藏。这类收藏更具消费性,收藏的出发点往往出于情感认同,或者是装饰性、功能性的需要。
3、 专业和高端的收藏、职业藏家对影像作品的收藏。之前收藏的是书画、当代艺术,进而转入影像收藏。职业藏家是一种职业的、专业的、体系化的收藏,不仅会关注作品本身,还会关注艺术家过去的创作脉络,未来发展潜力。
本届大理国际影会,像靳宏伟、钟维兴、谢子龙、张锐、王新妹这些职业藏家的加入,会影响和带动大理国际影会的影像收藏朝着更加专业、健康的方向发展。
“如今,随着摄影术与智能手机的结合,并通过互联网的快速且有效传播,“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时代业已来临,相信伴随“艺术生活化与生活艺术化”的概念普及,一个大众化的摄影作品消费时代已经来临!”知名现代艺术收藏家张锐在本届大理国际影会收藏了近40件作品,且多是大幅作品。
张锐开玩笑说:“地产开发商建立了居室硬件,而影像开发商则会在增加墙面含金量上进一步推动地产开发的升级换代与审美飞跃!感谢摄影师们的灵魂之作,做为当代艺术领域的消费者与供养人,我们也终会成为最后的受益人。”
“今年的大理国际影会有一个可喜的现象:很多的影友、摄影人加入到了收藏大军中,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今年是全面开花的一年。”牛恒立认为,摄影师的介入,会加速影像收藏的观念的扩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摄影作品也是一件艺术品,它是有价值的,是可以被收藏的,是有升值空间的。”
“大理国际影会是一个真正以市场为导向、以收藏为核心的影像盛会,历经八届的努力,他的模式和路径,与国际上成功的影会发展思路和脉搏相一致,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他的未来不可估量。”大理国际影会评委会主席、知名华人影像收藏家靳宏伟说:“在大理,我看到了更加轻松的、漫无边际的摄影,那是一种没有边际的成长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