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长江》
长江正在发生的这一切,深深地吸引着Nadav。对中国有着浓厚兴趣的Nadav,选择用长江作为他拍摄中国的切入口。对他来说,长江不仅是中国急速发展的隐喻,它还代表着中国人的根基,每一个中国人都对长江有着独特的情感。
2006年,他开始了他的长江之旅。
上海长兴岛
上海
三峡大坝
“长江,是一条非凡而广阔的河流,这种认识深深地嵌在中国人的意识之中。它不仅只是一个地理概念上的水系,它承载着中国人的历史和民间传说,它是流在中国人身体里的血液。这样一条河流让我浮想联翩,而且带我开启了我的旅程。”
连续三年,Nadav Kander5次来到中国,携带着他的大画幅相机从上海吴淞口出发,沿长江溯源而上,途经南京、武汉、重庆等地,*终到达青海。这一路,他拍摄即将消失的老城、被污染的河面、还有断裂的桥梁,他记录两岸人民的生活状态,人们在被污染的江边野餐、在河里游泳。
重庆
“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飞跃,也在不断毁坏自己的根基。我们无法重温我们从哪里来,因为它已不复存在了。”
他疑惑,中国人从来就有对宗族国土有很深认同感的传统,而且对土地很是依恋,为什么现在又能够这么野蛮地重建或者彻底改造它呢?“到处都是大规模的拆除和建设,我不确定我看到的是在建造还是被摧毁,是被摧毁还是被建造。”
Nadav的照片里,环境很大,人物很小。正如现实当中,在三峡大坝这个国家大政策面前,个人命运显得如此微不足道。当国家要向前大迈步时,普通人是失语的。
他将自己定义为局外人,用一种“退后”的方式来拍摄这一切。他受John Martin和Casper David Friedrich、J. M. W. Turner等人的画作启发,将人类与大自然、上帝对抗时的对比方式用在了拍摄长江这个作品上。
在这些表面看上去平静、空灵的灰黄画面里,内藏着不安分的因素,它唤起观者对三峡的感官感受,它让人皱眉、忧伤、无可奈何。
四川宜宾
历时两年的拍摄,中西方的文化差异给他的拍摄带来了一定的困难,Nadav很难让人理解他在做怎样的工作。他曾在中国请了一个向导和一个司机,结果,不到5天,他们就不愿意再合作了。理由是早出晚归太辛苦,生活节奏太快。并且他们不明白:中国山清水秀的美景很多,为什么非要那些不太好看的东西?
四川宜宾
云南
青海
Nadav Kander是*早一批拍摄长江的摄影师,后来许多拍摄长江的摄影师都多少有受他作品的影响。他将这条大河的世界视为一个中国的隐喻:专注于向前奔流的同时却忽略了自己的过往。2019年,现如今的长江已是另一种模样,用Nadav的话说:“中国的发展迅速且深刻,这些照片再也拍不到了。”
但不可否认,其隐喻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