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透过玻璃的反射拍摄的一张照片,男孩站在玻璃外侧的亮光中,女孩在玻璃里面坐着。顺光去拍,找好角度,确保两人能同时出现在画面里,且曝光合理。取一个两人相对的姿势。
这是一次成像拍出来的,关键要找好角度。利用人当前景,焦点对准玻璃上映出的两人剪影,玻璃后面的绿植与人的剪影产生了“加法作用”,于是出现了“绿植人影”,形式感和趣味感很强。
通过二次曝光得到了这幅画面。先逆光拍摄下男孩头部特写的半剪影画面,然后提前预设好女孩所处的位置,重新构图取景,第二次按下快门。男孩特写,女孩远景。构图上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意境。
前景与结构
我们常常被某种独特的形式、线条、以及点线面之间的节奏关系所打动,利用其作为前景会形成一种非常独特有趣的美。好的前景不仅能起到渲染气氛、引导视线、强调主体、增加空间透视感的作用,它本身也是结构的参与者,能为画面带来强烈的形式美。
只有在逆光的时候,前景才会是通透的。大面积、规整、厚重的物体不适合作为前景,尽量选择点、线、框架等结构感强、“重量”感低、可透光的元素作为前景。前景在画面中呈现的虚化效果与其和焦平面的相对位置有关,适当运用小景深,不仅可以加强画面的虚实对比,更有利于突出重点,强化核心要素,同时也使画面更具艺术美感。
我发现了这枝花,它的花瓣格外规整、**,于是想要将其虚化作为前景,增强画面构图的形式感。我把人安排在花瓣的空隙里,前景和人物都很分明,交相呼应。选择大面积的前景,首先要考虑的是细节形状和受光状况,这样才能令画面通透、柔和、灵动。
这是洱海边的一处建筑,我在不断尝试新的角度,观察到可以透过这个栅栏窗框去拍,前景的竖线条与后景的弧形拱门形成了丰富的层次感,很有张力。人在拱形门下的高光处,也格外鲜明。
多一点点神秘、趣味和氛围感
我们在刚开始学摄影的时候,都在遵循“减法原则”,突出重点,强化中心。而我现在喜欢的画面,是厚重的,有层次的,亮部有过度、暗部有细节。这样整个画面才能是活的,不只是漂亮、规矩的一个平面。
我所说的“化简为繁”,繁是指气氛。在原有线条上增加一些新的点缀、元素,让画面层次更丰富而充满神秘感。我希望画面能带给人思考的空间,而不是只直白表述。
我们可以练习这样一种思考方式,在面对一幅既有的照片时,想一想还能通过怎样的拍摄技巧和手段,像是增加前景、利用对比效应等,使画面更丰富,具有更多的空间层次。
夕阳洒在幽暗的林间,地面金黄,为了突阳光的线条感,我在后方点了个烟饼,在烟雾中形成了一道道光束,强化了空气透视效果,整个空间梦幻又充满层次感。
新人从走廊里走过去的时候,影子映在旁边的一个玻璃画框里,那一瞬间吸引了我。于是我利用这个镜面,尝试了框中框的结构,同时把环境中的自行车和桌子也都纳入其中,含蓄而充满了趣味性。
太阳很高,光线也很强,但光透过树叶产生的影子很有趣,于是我通过调整位置,找到了映在人脸上比较舒服的影子。在特写画面里融入影子的元素,增加了神秘感和趣味性。国外一些情绪人像作品也很常出现树影的元素。
一张简单的情绪片,因为有了光影线条的元素,使画面显得更加灵动,而具有节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