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的照相,像是一种郑重的仪式。
人们想要通过照相,花费三五天的等待,去抓住那留不住的时间,留住那终将逝去的永恒,纪念漫漫长河里的片羽吉光。
“这样的照片,就算过了一百年,只要家庭还在,它就会在。尽管可能不是那么普遍了,因为它太慢,现代社会家庭从大家族变成简单的三四口,家族式的亲情纽带变的稀薄,但这是亲情的象征。”
良岑拿出一张一百多年前的全家福合照,延续这种带有仪式感的照相,做一件有温度的事,成为他开设照相馆的初衷。
不得不承认,这个来自西北的汉子,纵然声称杭州太软绵,但他与这座城市有着一样细腻温柔的心跳。
良岑把银盐视为自己的孩子。
从店铺的设计装修开始,到开张重启,擦拭杯子,冲泡咖啡,修剪店里的植物,给客人端茶送水,所有一切的琐屑,他坚持亲力亲为。
在他看来,经营一家咖啡馆,必须要面面俱到。
身为一个店主,不能依赖别人,必须亲自去发现店里的每一处痕迹,在每一个琐碎的细节里,与店里的每一张桌椅,每一个杯子,每一粒咖啡豆产生联系。
这样,才是一座有着人的体温的咖啡馆,带着良岑自己的印记。
尽管这股作风听起来是那么的老派,但银盐安静简单的味道,在周围的嘈杂里,显得是那么弥足珍贵。
不虚张声势,不急于求成,推开浮躁,慢慢沉淀出一个令人回味的港湾。
银盐希望能够用冷静和温和的方式,触及每个认真生活的人。
渗透着更多的情感和温度,不辜负每一位客人,不辜负每一份初心,不辜负每一刻美好,是银盐,也是良岑。
毕竟,现在有哪位老板愿意像一位手艺人那样,慢慢雕琢时光,开一家只有两个房间大小的咖啡馆,还拍着过时了的胶片和没人气的全家福。
毕竟,总有人唱:“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
良岑一度离开过杭州。
在从美院毕业的时候,回到老家。
一日三餐,庸碌寻常,父母膝下,只盼安家,日子一眼望到头。
为了离开一成不变的生活,良岑关掉了影楼和公司,卷了一笔钱出去流浪。
那一年他走遍中国,周游东南亚。尽管一直在路上,他还是没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能做什么。
兜兜转转,他又回到杭州。这次,一呆就是七年。
时间好像会倒流,又或者生活是个循环,他又开始了平静安稳的小店店主生活。
太阳底下无新事。
但是他到底还有些小小的情怀,愿意为了这点念旧的老事物花费心思,愿意在匆匆行走的人流中抬头回看,并且告诉周围那些跟他一样的人:嘘,我们走得慢一些。
采访过后,他还担心自己没什么特点很难写。但是光看这张棱角分明的脸——他的眼神透露出这是一个有故事的男人。尽管与外面的世界有时会格格不入,就像这家叫银盐的店,反而稀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