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成功的肖像照会诱发观者对画中人的兴趣,回味更多。就像是你拍摄一位画家,会让人想看他的画作,拍摄一名演员,让人想看他的电影或戏剧。肖像不是一定是脸部特写,哪怕一个背影、一种动态都要有感染力。
我知道乐嘉喜欢运动,所以想要他通过跑跳展现出一种不太平衡的肢体动态感,同样是外向,但区别于他以往伶牙俐齿的标签;我选择在工厂拍摄跨界艺术家马兴文,我用闪光灯照亮了他和他身后的马,然后用慢门记录下他用手机进行光绘的路径,光线带来的气氛带来了独特的视觉感受;我想要表现建筑师王平仲执着的一面,于是我给他设定了一个情境——午后的安静时光,你为心爱的人正在制作礼物,拍摄就在他的工作室里完成,我用一盏5k的电影灯从窗户模拟出直射阳光的效果。
比技术更重要的是责任心
如果在前些年,你问我作为商业摄影师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我给出的答案还会是技术层面的,而现在,我认为责任心是最重要的。你的照片是会进行传播的,你要去考虑观众的感受,商业摄影师的作品往往不只是给你的客户看,更多是给你客户的客户看。只有更有真诚、用心地去替客户考虑,你才对的起这份信任。
圈:f/3.2,速度:1/100s,焦距:40mm,ISO:320
⇧ 王平仲,建筑设计师
拍摄肖像照,除了过硬的摄影技术和良好的艺术美学修养外,还必须学会如何去和被摄者交流、沟通。人是多面的,也会不断变化,在不同环境中或不同人的面前表现也是不同的,人们希望所展示的那一面是不一样的。人本身的气质是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摄影师需要的是把这种自身特点反映出来。
圈:f/8,速度:1/15s,焦距:24mm,ISO:800
⇧ 马兴文(Simon Ma),跨界艺术家
圈:f/9,速度:5s,焦距:55mm,ISO:250
⇧ 马兴文(Simon Ma),跨界艺术家
最终的拍摄效果,也与被摄者的审美理念有很大关系,在这一点上,拍摄名人的成功率更高,他们更善于表现自我,也更了解自己想要什么。普通人的审美往往更趋于社会性、一致性,美、白、瘦往往比个性、真实性更重要。当然,作为拍摄者要给被摄者以自信,传达更多样的审美观。
此外,商业摄影对器材的要求也很高,主要是用来满足图片的不同用途,为达到某种特殊的效果,也会用到一些特殊灯光。我不是器材党,对于商业摄影而言器材只要物尽其用就好,反而我对光的要求更高,我打灯很快,下意识的准则不允许平淡、普通的光效出现。像是拍摄刘冻那张,我就用到了高速灯光,以更好地展现出瞬间和动势。
我对后期处理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达到前期我预想的效果,并不是拍摄完再去随意发挥。我的作品很少有合成的,几乎都是一次性拍出来的。
***我还想要强调的就是,用心、坚持、责任心。
光圈:f/13,速度:1/1250s,焦距:80mm,ISO:50
⇧ 刘冻,民俗学者
圈:f/4.5,速度:1/500s,焦距:46mm,ISO:800
⇧ David,建筑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