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为单位便利,加上我可爱的女领导常给开绿灯,只要本职工作做完,我撒腿就跑,全国各地到处跑,拍拍拍,就是单纯拍。
我单位是消防总队,全省发生火灾总队都会第一时间知道,我就去火灾现场拍,经常凌晨二点三点四点,只要有火警,我就赶去现场,但我的长头发不像部队的,好多次都被武警拦在警戒线外,哈哈。
火灾现场非常混乱,我又因为长头发免得被其他武警随时查问身份赶出去,就只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跟个兔子似的,不但得拍,还得提防随时出现的武警来查你。在火灾现场不需要看光圈,也顾不上速度,只有直观对现场的感受,然后用最快的速度按快门。
那是一种身心与现场融为一体的感受,只管按快门,让感触与现场完全同步。有一种照片,就是即便画面模糊,对焦不实,构图不完整,但真实的感受却是扑面而来。
这可能就是纪实摄影的真正力量,这个力量与摄影本身的技巧无关,而是直面的那种真实和气息,粗暴直接,却直抵即便未到达现场的观众心底。
这是一种真实的力量。这种真实的力量在我后来接触越来越多的艺术媒介做表达时,越来越确定,无论是摄影、艺术、还是电影,作品里面的力量就是源自真实。
四、我喜欢音乐,可惜天生鸭公嗓,喜欢舞蹈,也遗憾身高二等残废,喜欢旅行,喜欢电影,喜欢宗教,喜欢文学,也喜欢美女,唯独,我从没有真正喜欢上摄影。
因为没有真正喜欢,所以对摄影没有崇高感,也没有觉得会拍照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
音乐讲究律动节奏,好听与不好听皆是源自律动的变化,平仄之间能道尽沧桑,舞蹈也是,形体起伏之间,尽是山水世界,电影在影像之内是故事,故事之外才是真正的表达。
好的作品不在作品本身呈现出来,而在作品留出来。
我不太去夜场,但有时也是盛情难却,看包间里满屋灯红酒绿热火朝天,整个房间就像鸡尾酒上窜起的火苗,每个人亢奋得如注入鸡血,感觉这是火热的青春火热的时代,这何尝不是浮华当世诸多孤独的个体,用了抱团取暖的方式在遮掩空虚,这是繁华的孤独。
这就是作品之外的表达。见浮华,现落寞。所以作品往往不是影像本身呈现出来的,而是透过影像之下的东西。
五、我把夜场这个例子再说得具体一点,当你感知到群体浮华背后的落寞后再去表现个体的孤独,就不会再直接呈现个体的落寞,恰恰相反,用群体的浮华去呈现,个体的落寞就更悲壮,这也就是**的喜剧,讲的都是人性悲剧。
这个例子其实对于吸纳用于创作技巧而言也是通用的,保持对生活的敏感、对情感的敏感、对外界和内像的敏感,才会透过影像释放影像之外的看见。
艺术是相通的,这是一句老掉牙的话,通的不是语言,而是看见,看见了,即便不懂语言,一样可以把表达做好。
我们往往容易被语言的外衣吸引,研究其花色款式的穷尽,其实这是什么样的人,根本不在于他穿了什么衣服。
谢谢大家,零零碎碎说了些与摄影技术无关的闲言杂语,打字又慢,耽误了大家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