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没想过从眼神去选照片。好多人都谈到关于照片的眼神的问题,都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会这样。”他不假思索地回答。自此我们就“选片”进行了下面的对话。
日常生活是最不会装逼的
记者:我们此前看到你拍的巩俐和杨丽萍,可以说是惊为天人的美。而这次为她俩选的都是特别日常的照片,杨丽萍在街上化妆,巩俐在看剧本。为什么选这两张“去光环化”的照片?
肖全:其实也没有更多的理由,就是凭直觉。叶永青(画家,肖全老友)看到这张(杨丽萍)说特别妖——背景是故宫后院的一条街上,乱七八糟的,那个就特别入世,其他的就像仙女一样,很出世,太美太好看,放在肖像类的话,就和周围的照片格格不入了。
记者:你在办《女人与时间》展览时,有媒体问过你关于舒婷照片的问题,说是一幅非常普通的照片,你说,自己也觉得那是一张普通的照片,入选是因为,“我今天怎么能吝啬到照片都不给她展示的机会呢?”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你在选照片的时候,更多的是考虑这个人的重要性,其次是照片的好坏?
肖全:都要考虑。像这次我就把舒婷、顾城和北岛他们的合照(1986年星星诗会)放在了“语境”部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始终没有给舒婷拍到一张满意的照片。
语境:1986星星诗会
记者:但是你又觉得应该给她留一个位置。
肖全:她当然了,她当然了。她影响了一代人,她的《致橡树》。
记者:在“摇滚音乐人”的系列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更接近颓靡的状态。比如何勇,他是喝大了吗?
肖全:喝了,没有大,喝大就不是那个状态了。那天我们俩边拍边喝,出去的时候他把酒揣在兜里。
记者:还有一位在光着膀子吃泡面,坦白说,几乎没有什么形象可言。
肖全:其实我拍的很多都是日常生活,他就是光着膀子,在家里,就是那么热,正好遇到他吃面。我觉得日常生活是最真实的,最不会装逼的。你看现在网上、报刊杂志上很多人的照片,张艺谋、姜文、陈凯歌,全是化了妆的,在影棚里,摆着姿势在做,不可能深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你不觉得吗?这么多年来都是这样。
肖全曾跟随马克·吕布做助理,这张著名的肖像出自马克·吕布之手,展览资料部分与这位大师有关的内容
记者:但是我们很少有机会去深入一个名人的日常生活……
肖全:那为什么我可以呢?
记者:对,那为什么你可以呢?
肖全:因为我的目的不同,我的目的不是为一个杂志,拍很炫的时尚大片。我的目的不是这样。
记者:那你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
肖全:也为了他。
肖全没有继续回应我的追问,话题告一段落。当天肖全精神状态不甚高涨,说自己喉咙不适已持续一周,很快我们离开了喧哗的餐厅,他要回家开车,再去展馆给已经售出的图书和明信片签名。很难得,成都给了一个有阳光的午后,步行回家的途中,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这个展如果是别人的,我会嫉妒的
记者:在什么情况下你会想要举起相机?
肖全:这个,我觉得,完全是不同时候有不同的心境。比如说我现在,病怏怏的,眼睛什么都看不到,身体特别的疲惫,这个时候我不可能看到什么想举起相机。
记者:好像人在做一件特别大的事儿之后……
肖全:就病了,对。你就完全松下来了嘛。开幕的头一天我坐在现场,穿着西装,让一个女孩帮我拿着大衣,聊着聊着我突然就觉得冷,就这一下,着凉了。当把大衣穿起来的时候,我就觉得寒气已经侵入了,后来我就用我的办法,好像就撑过去了,可是我回到深圳以后,就不行了,(寒气)还是没跑远,又回来找我玩儿了。
三毛
记者:你说做了三毛的展之后,更加理解了三毛,那么这次为自己做了这样一个展之后,对自己有什么新的思考?
肖全:不光是办展,还出了两本书(精装、收藏版《我们这一代》),我花了很多很多的心思在里面,重新写了40多个人的文字。这部书已经出版了十几年了,当时拍了很多人都没有放到书里面去,像周春芽(画家、艺术家)、叶永青他们,出版商觉得太多当代艺术家,就把它拿掉了。这次出书就是我自己说了算,我跟吕澎(策展人),我们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自由度特别大,就了了我一个心病。
昨天段煜婷(连州国际摄影年展艺术总监)来看展,她说她有我的书,没想到会被这个展震撼了,“这是简直就是一个大师的回顾展啊。”做这个展让我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记者:为什么说是虚荣心?
肖全:因为就是虚荣心。这个展如果不是我的展,是别人的展,我会嫉妒的。那么大,那么好,不是把人搞死吗?
记者:你对自己的作品比较自信。
肖全:它摆在那儿,你要是说“哎呀,不好”……别人说,你他妈装逼。因为它明明就是好,你不能说“麻麻嘚喽”(粤语“一般般”)。
马克·吕布在中国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