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照片打印机
江湖地位今非昔比
尽管柯达乐芮蓄势待发,将“柯达”品牌重新带回国内公众视线中,但对比昔日拥有“喝退百万雄兵”威力的柯达,此情此景不免引起业界一片唏嘘哀惋。
柯达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881年,美国银行职员乔治·伊士曼发明出胶卷,后推出小型口袋照相机“柯达一号”,这个毫无意义、只是为了容易记忆的单词“柯达(Kodak)”开启了摄影大众化的历程。业界评价,柯达把普通大众从“谜一样”的摄影技术和暗房中解放出来,使没有拍照经验的人也能使用相机。
几乎成为“胶卷”代名词的柯达,迅速攫取了全球2/3的市场份额,是毫无争议的绝对霸主。1930年,柯达占全球摄影器材市场75%的份额,赚取了90%的行业利润。1975年,柯达垄断了美国90%的胶卷市场以及85%的相机市场份额。1981年,柯达的总销售额突破100亿美元大关。2002年,柯达全球营业额增至128亿美元,全球员工规模也达到了7万人的庞大体量。
与此同时,柯达亦风风火火地进入了国内市场,斥资投放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的广告语“分享时刻,分享生活”也成为家喻户晓的口头语。1994年,柯达快速彩色冲印店正式进入国内市场。数据显示,截至2003年,国内的柯达冲印店已接近8000家。
规模日益庞大的同时,一场数字化的影像浪潮悄然而至,柯达的好日子也步入了尽头。受传统思维的束缚,作为数码相机的***,老柯达并未感觉到这场变革的来临,等它觉醒、放弃胶卷向数码相机转变时,一切都已来不及。自1997年以后,除了2005年外,柯达再无盈利记录,市值更是在十年间蒸发了九成。终于2012年1月4日,柯达收到了来自纽约证券交易所的通知,面临被摘牌的风险。半月后,柯达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不过破产保护只是权宜之计,这家百年企业并不甘心破产,通过裁员、出售专利资产等一系列措施谋求自救,在去年9月底脱离破产保护。随后,柯达也就变成了柯达乐芮与伊士曼·柯达两个独立公司。
显然,经历了生死劫难的柯达已元气大伤,属于柯达的黄金时代一去不返。柯达衰落的过程,正是佳能、尼康等日系相机厂商这些“后生晚辈”们冒头崛起的时候,“前浪”终于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了。
突围之路难言乐观
柯达此次以新面貌归来,并非我们在好莱坞电影中十分熟悉的“王者归来”。柯达乐芮需要重新出发,从曾经的市场霸主转变为争抢市场份额的影像公司,尽管船小好调头,但柯达能否再成为一个具备挑战力的品牌还是个未知数。
从柯达乐芮倾力打造的即时印业务,可看出柯达在努力向移动互联网靠拢。然而,手机即时打印领域要形成用户的刚性需求并不容易,这意味着未来能否形成较大优势还很难说。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并不看好手机即时打印行业的发展前景。
李易指出,一方面,配备前后双摄像头的智能手机普及,几乎每个用户每时每刻都在生产照片,这一数量是相当庞大的,而这些海量照片的主要应用场景在互联网,如微信、微博、群聊等社交应用,对打印的需求实际并不高。另一方面,目前在办公领域和公共基础设施服务机构,照片的应用向电子化发展成为大势所趋,因此在大众消费市场,手机即时打印很难成气候。除此之外,手机即时打印技术门槛很低,厂商在此领域也很难形成核心竞争力。
“即时印业务难形成规模,在柯达乐芮营收结构中的比重也不会太高。柯达未来最大的发展空间还是B2B企业级市场,如婚纱影楼、博物馆、医疗等领域。”李易如是说道。
无独有偶,陆刃波认为,手机即时打印设备或将局限于数码发烧友或部分办公领域的小众市场。
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在B2B企业级市场,柯达乐芮也已很难坐拥“一枝独秀”的光荣,在这一领域,惠普、佳能、爱普生以及国产厂商联想等都如狼似虎,欲抢食企业市场的大蛋糕,市场竞争正在逐步升温。在这种情况下,成立仅一年时间的柯达乐芮能否从容应对,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还需要市场的验证。
百年柯达大事记
1880年 美国发明家乔治·伊士曼在纽约创立伊士曼干版制造公司,为柯达公司的前身。
1892年 伊士曼把公司更名为“伊士曼·柯达”公司。柯达一词并无意义,只是因为不易被人们读错,也不会与当时现存的词汇在拼写上发生混淆。
1975年 柯达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款数码相机,但柯达并未意识到即将到来的数字化浪潮,致使错失了转型的大好时机。
1976年 占据美国胶卷市场90%、相机市场85%份额,把持双垄断地位。
1997年 市值一度达到310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值。
2004年 全球裁员20%,并在美国、加拿大和西欧停止了传统胶片相机生产。
2012年 1月4日因股价平均收盘价连续30天跌破1美元,受到纽交所警告,面临摘牌危机;半月后柯达正式提出破产保护申请。19日依据美国《破产法》向纽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2013年 通过一系列出售专利和资产、剥离业务,9月底宣布脱离破产保护。KPP完成对伊士曼·柯达文档影像和个性化影像的收购交易,成立柯达乐芮公司。自此,柯达乐芮公司与瘦身后的伊士曼·柯达公司独立发展,共同使用“柯达”品牌。
2014年 伊士曼·柯达、柯达乐芮公司相继迎来新任CEO—Jeffrey J. Clarke和Ralf Gerbersha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