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人员在影楼内进行调查取证
不到10平方米的四维摄影室内摆放着一台打印机、一台电脑、一台彩超机和一张床
“你们这是来干嘛?”当几名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走进童颜吾记影楼,经营这家店的老板有点摸不着头脑,他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今天报纸曝光了你们影楼的四维胎儿写真服务,希望你能配合我们做些检查,主动提供相关资料。”执法人员说。
“我们的彩超有问题吗?这个是有专人负责的,我不清楚具体情况。我们只是引进了机子,没想到过会违法,也没想到过媒体会曝光。”在执法人员询问中,影楼老板多次发出“胎儿写真不允许吗?”的疑问。他说,他和那位“医生”是合作的关系,具体的业务操作还是“医生”来。
执法人员推了推四维摄影室的门,是锁着的,影楼老板开门后打开了小房间内的电脑。在“宝妈记录”等文件夹内,已经有一些孕妈妈的胎儿彩超记录,记者看到,人数还不少。打开图,胎儿的一颦一笑,甚至踢腿、握拳等细微动作都能够一览无余。
“你们什么时候开始做这个生意的?有多少人做过这个了?”
“最近才开始的,就三四月份才有的,做的人数我也不大清楚。”
执法人员问了许多问题,但是影楼老板对不少问题似乎都“一无所知”。在和那位“于医生”通电话后,“于医生”在一个多小时后拿着装有相关资料的U盘到达影楼。
冒牌医生被打出原形
在记者的电话调查和现场暗访中,工作人员都信誓旦旦地宣称:“我们的医生是上海来的,资格证、上岗证都有。医生姓于,医学影像学专业毕业,曾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工作,做了多年的产科B超医生,现在店内全职。”
不过,这个“于医生”昨天却暴露了他的真实身份——其实,他根本不是医生。
“请出示下你的医师资格证和上岗证。”相关部门的执法人员一边检查电脑里的记录,一边检查器械来源,一边询问这位“于医生”的身份。
“我不是医生。我只是看上海那边胎儿写真的生意好,想把它带到宁波来,所以买了一台韩国的机子。”“于医生”说。
“不是医生?那你们的宣传上怎么说聘请有长期妇产科彩超工作经验的医生来做呢?昨天我们的记者来体验,你们也承认是医生啊。”记者问。
“哦,是这样啊,他们在做彩超的时候一直管我叫医生,我不好意思拒绝。”说起“医生”的头衔,这位“于医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他说,他根本不是医生,只是看到胎儿写真的商机,实地考察后,就去买了一台机器。不过,他说,他之前确实请过医生,只是觉得不好,把他开除了,“我一直想聘医生来操作的,不信,你可以去看我们的招聘信息,网上都有的。”
听闻他不是医生,记者不禁为前来拍彩超写真的孕妇们捏了一把汗。“不是医生给孕妇做这个彩超,可靠吗?安全吗?那些胎宝宝成长数据你是怎么得出来的呢?”记者问。
这位“于医生”的回答倒是很自信,“我买了一本很厚的超声影像书,做了非常深入的研究,现在人还没招到,我自己就先顶替了。”
法律存在盲区,影楼钻了空子
在现场,药监局的工作人员对这台超声检测机器进行了取证检查。这台机器是“三星麦迪逊公司”进口的,因为还没有对机器进行过检测,暂时还不能知道机器所谓“四维”的真假性。机器的购买发票,“于医生”没能提供,他说,发票厂家还没寄过来,以后会补上的。
“法律对正规医疗机构购买超声仪器有一系列严格规定,但对非医疗机构和个人购买、使用超声仪器还没明确规定,这块暂时还存在监管空白。你想想看啊,谁会没事花上百万去买这么一台机器呢?法律也没规定这个,在我们的执法中,这也是第一次碰到。”药监局工作人员说,由于法律存在空白,这才让影楼钻了空子,打了擦边球。
不过,他表示,针对此次发现的法律盲区,他们会有针对性地研究,并向上级部门提出意见、建议。
计生局工作人员表示,“一些黑诊所的黑B超,很多都会暗示胎儿性别。在影楼拍摄,家人还可以跟进去看,如果家人提出自己看,看清楚的可能性不是没有,在一些正规妇产科医院,防止胎儿性别信息泄露的一大措施就是禁止产妇家属观看B超图像,医生的职业操守也会高很多。”
在对影楼的四维彩超做了一系列的取证后,江东区卫生监督所给影楼下发了“卫生监督意见书”,明确禁止影楼将超声诊断仪用于诊疗行为。他们也给记者做出答复:从目前检查情况来看,影楼的四维彩超胎儿写真没有做出诊断报告,基本用于商用,不存在诊疗行为。如果要认定非法行医,超声诊断仪必须用于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