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演员”是我于2007年开始拍摄的系列作品,完成拍摄以后,这些肖像与我的想象相差甚远。为了强化现实影像的魔力,我用电脑合成的办法使他们的五官互换,制造出一张张虚拟的面孔,甚至是虚拟的“人”。我不知道,为什么,随机互换的脸最终达到一种“相似”的效果。
《临时演员》实际上想表达的是每个人都是“临时的表演者”,强调身份的临时性、互换性、混乱性(脸上五官的错位和互换)。身份的不同折射出精神层面的多变性,也体现出人在物化时代里渐渐演化的过程。高速变革的现实世界中,不确定的身份使大家都有可能变成临时的表演者。在急速变异的环境中,人的表演状态也几近于癫狂,像发情的动物,无所顾忌地你追我赶,手舞足蹈,低垂的眼袋和布满血丝的眼睛刻画出人物的脆弱的满足感包裹之下的疲累、痛苦、压抑、沮丧……
临时演员 Provisional performers 2007
“临时演员”儿童篇“童话”就是针对这种观点所产生的一组图片。那些孩子被置换上大人的五官,从而丧失了天性的浪漫、自由、天真,流露出来的是一种迷茫、感伤而不明就里的无辜神色。肢体、肤色、红领巾、背景粉色而暧昧的色彩,让这种无形而感伤的悲情气氛加剧。我是试图以“一个过来人”的角度,穿越时光碎片,回到自己的过去,遵循自己的童年记忆,成长、受教育、被关爱、被限制,在“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的体制机器下,被压制为统一的人体罐头,过早学习用成人的视角,审视所谓社会洪流,而无视个人体验,还未认知自我,已然灵魂老去。
临时演员-童话 2008
完成《临时演员》后,我积累了好几百人的照片作为摄影素材。这些素材非常精彩,我想能否把他们利用起来。2008年,我看一个日本的电脑游戏,《人工少女3》是一款由ILLUSION开发的3D-18禁恋爱养成游戏,发售于2007年11月30日。
《人工少女3》的自由度非常高。玩家可以透过编辑器设计自己心目中的少女。包括少女的眼睛、发型、鼻子、嘴唇、胸部、肤色等都可以具体地设定,并有30种性格喜好可供选择,这样每个创造出来的“人工少女”都是独一无二的。除了可以设计人物之外,还可以选择各式各样的服装和饰品来装扮少女,同时配有三原色调色板供玩家调配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在创造好自己的人工少女后,就可以在游戏中和她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小镇上。
这个游戏让我萌生了一个想法,我是否可以用我的素材去虚拟一个不存在的人,于是我开始尝试《人工少女》作品系列。
《人工少女》未完成 2008
《人工少女》系列以后,我再次尝试用电脑虚拟的方式去实验。我开始在网络上搜索我感兴趣的一些人物肖像,我找到了很多包括希特勒,杰克逊,还有一些古典绘画的图片。我利用《临时演员》中人的五官和电脑虚拟的手法来还原一个具体的形象,我想最终使我作品里的人物进入一种小剧团的角色当中去,使得这个大家所熟悉的人不再是精神和灵魂的载体。我对这些虚拟选择是不带价值观倾向的,无论是政治人物还是娱乐明星,都只是一些文化符号。
我想让其有一种物化的变异感,我把这种身份虚拟化放大到作品里,试图去探索真理与虚构、真实与虚拟的意义,虽然只是一种假设,但却是一种艺术的真实体验。
希特勒,完成于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