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创作难度更多的来源于?
更多源于思想观念上的突破,观念上的突破需要长时间的生存体验和知识积累。
编辑:《人工剧团》分几个系列。现在做了政治人物,娱乐明星、经典名画……其它的有什么考量?
《人工剧团》共5个部分,现在完成了3个部分,正在进行的第4部分叫《未命名的习作》这个是根据世界美术史里的一些关于宗教题材的绘画来进行分解处理,将一些局部放大使其更加具象化,具象化的图像有种变异的效果,这个系列我想试图来探索神,人,动物之前的微妙关系。
人工剧团--未命名的习作Artificial Theater ---The unnamed exercises 2013
200x100cm
第5个部分将探索是关于暴力图像一些研究,目前还在收集素材。
编辑:《伤逝》、《无聊日记》、《白色礼服》、《临时演员》、《童话》、《某一死者的画像》、《人工剧团》……你的作品日渐成熟,一路走来,你的艺术创作和心路历程是怎样的?
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关乎于人的——作为这世界最为复杂的一员,“人”独立于“物”,成为一极,我想把人对世界的影响了解的更透彻。人的身体,作为人的外设,其一举一动,皆干预世界,那些被人熟视无睹的“人之片段”,最能表露真相。
“伤逝”创作于2002年,是我由绘画转为摄影的初期,当时我自己一贫如洗,因此只能临时借朋友的相机进行创作,东挪西凑,最后完成时,算来使用了好几个不同的相机。我将不同影像组合在一起,框定在统一的版式中,以此作为我在迷茫状态的镜像。
《伤逝》 DEATH MOURNING 2002-2004
“无聊日记”开始于2004年,当时我未能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式,于是便用数码相机进行即兴创作,用业余的、傻瓜式的偷拍或窥视,记录生活中细枝末节。当我系统整理这些素材碎片时,才猛然发觉,那些真实存在过的生活,居然像发生在另一时空,陌生、意外、疏离,让自己都感到可怕。
我之所以将两幅画面并置,是借助两个场景的互动,以人和自然,静和动,美丽和混乱,物质和精神等不同的对立。在进行后期拼贴时,我舍弃了许多很好、但是孤立存在的作品,因为我需要呈现的是一个整体。
无聊日记 THE DIARY OF SENSELESS RAMBLING-23 2004-2008
“白色礼服”这一系列,讲述的是人的孤独。那些人被白西服包裹,被表面的、光洁的“白”所包装,其真正的内心深藏不露,因而“泯然众人”。这一主题创作,源于我自身的记忆,——我小时候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某次在街头偶见一个身穿白西服戴白手套的人,在人群中鹤立鸡群,给我极深的印象;前些年再次于北京地铁上看到相同装扮的人,已然见怪不怪。于是我想以此为题,表达原本特立独行的个人,在时代或世界的变化中,被大量复制,因而丧失自我的过程。
白色礼服 white suit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