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婚纱照兴起 一条街开了7家影楼
1993年,台湾的婚纱业发展已到饱和的阶段,不少婚纱摄影从业者开始将目光转向大陆市场。对于很多昆明人来说,最初接触到的台湾时尚是来自于台湾的婚纱摄影。二十年前,当昆明人从“昆湖”、“人民”等***的照相馆里拿着三张一套的结婚照看到一家家刚刚开张的婚纱摄影店时,几乎都会大吃一惊,发现结婚照原来也可以这么拍:新娘、新郎身着绚丽耀眼的婚纱与礼服,仿佛电影海报中的男女主人公,在俯首低语或温柔对视间,点燃起浪漫与温馨的火花。这种创意新鲜、风格唯美的婚纱摄影一下子打动了昆明人的心。
虽然当时拍这种婚纱照的价格是国营照相馆的几倍,但不少追求时尚的昆明新人还是选择了昆明婚纱摄影影楼,留下了一生中最美丽的倩影。从此,一股拍摄婚纱照的热潮由此而在昆明掀起,并且蔓延开来。
此外,优越的气候条件和自然风光,也吸引了不少外地消费者来云南拍摄婚纱照,这给昆明的婚纱市场带来了更多机遇的同时,也使得其市场竞争更加的激烈。
现在,仅在小西门至顺城购物中心的东风西路路段,就有七家影楼,从老牌的天长地久婚纱摄影和鸿雁情婚纱摄影等本土品牌,到新近打入昆明市场的苏菲雅婚纱时尚和古·摄影婚纱等外来品牌,均在昆明的影楼市场上进行着激烈的竞争。
在2005年,一起发生在顾客和影楼之间的法律诉讼,堪称引起了婚纱摄影界的地震:当年,一对专程到昆明拍婚纱照的夫妻,将影楼告上法庭,索要多余的底片。最终,昆明中院经审理认定:双方签订的《摄影预约单》是确立承揽关系的合同性文件,定作人按约交付定作费后,即享有接受承揽人制作成果并对制作成果享有所有权的权利,换言之,顾客对影楼所拍摄的数码影像享有所有权。消费者的胜利将影楼长期奉行的“合理行规”挑落下马,引发了影楼业内的大地震,也在消费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但由于缺乏强制性的法规支持,最终个例的胜利并没有带来整个行业的转变。
然而,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在关于剩余底片所有权归属的问题上,昆明影楼行业最终主动选择退让。
2012年,龙年,不少新人赶着在这一年结婚。一位业内人士感慨地说,那是昆明艺术摄影市场竞争最激烈的年份之一。为争夺客源,各大影楼在宣传方面投入了较多的资金,进行了各类优惠活动。在这一年,有不少影楼或因营销失败或因产品缺乏吸引力而在竞争中被淘汰。
然而最值得记录的,是从这一年起,昆明影楼行业,开始推行免费送底片。事实上,在2011年国庆,古·摄影就率先在昆明市场上以活动的方式尝试底片全送,无疑,这一举措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2012年,古·摄影成为昆明首家实现底片全送的婚纱影楼。“其实其他省市早就开始底片全送,昆明市场一直在观望,看哪家会先出来破冰。我们影楼因为是全国连锁,有操作案例可借鉴,也进行了市场调研。所以走在了前头。”
日前,古·摄影昆明市场部经理高旸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底片全送刚刚推行时,对客源的吸引力是比较大的,但随后越来越多的影楼开始跟进。“现在,虽然并非昆明所有的影楼都已经实现了底片全送,但已经是大势所趋。”
除此之外,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并壮大,各大影楼将目光纷纷转向拓宽产业链。古·摄影进入昆明近10年,推出了艺术照、婚纱照、孕妈妈照、亲子照、全家福、国际礼服馆一系列服务,以期形成忠实客户群。其中,国际礼服馆让昆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婚纱定制服务,定制婚纱礼服的价位1200元至上万元不等。据介绍,到古摄影拍照的新人,70%会选择制婚纱礼服。而1998年创立的昆明本土品牌天长地久婚纱摄影,婚纱摄影、艺术写真、儿童摄影、婚庆、婚礼策划都是其产业链的组成部分。
二十一世纪后摄影工作室“搅局” 市场
在2002年左右,随着婚纱摄影市场的成熟,一批影楼摄影师开始成立自己的工作室,两年后,摄影工作室这一概念开始流行。与影楼相比,工作室门槛低,少的仅投入几万元,多的十几万元,且出来单干的摄影师大多水平比较高,费用大多实行一口价,而且在出外景拍摄时更具灵活性,一时之间获得了不少关注。
成立一家工作室不难,但想打开自己的市场,稳步壮大存活下来,却并不容易。一位业内如此评价摄影工作室:每年都要出现一大批,每年都要淘汰一大批。而决定工作室能否存活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有的工作室受限于资金与精力,并不自主开发新的拍摄主题,而是选择购买样片来吸引消费者,一旦拍摄出来的成品与样片相差甚远,往往砸了自己的牌子,而对于摄影工作室来说,靠老顾客吸引新顾客是非常重要的宣传途径。
除此以外,工作室还有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在拓展业务、营销方面更为灵活。两年前,80后王鹏飞从北京回到昆明老家,创立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在成立之初,工作室就把自己定位于略低于昆明最高端婚纱拍摄市场的位置,拍摄一套婚纱照的的价格是4500元。除了接拍婚纱照的活以外,工作室也为客户定制写真,拍摄平面广告,并为NGO等一些公益性组织拍摄宣传片。他的摄影工作室强调去影楼文化放弃固定姿势和相同的背景,走一条非套系的路线。工作室拍摄一组婚纱照最多只让新人换三到四套衣服,“有些衣服根本不符合新郎新娘的气质,而且每换一套衣服还要改变相应的拍摄方案和手法。”王鹏飞说,有时候他会要求新郎自带西装。“其实不管是影楼还是工作室,都不会有三四千元一套的西装提供给客户,”王鹏飞解释说,“而且自己的西装更合身,拍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找摄影工作室拍照的客户,多半追求新颖、追求个性,王鹏飞的工作室尽量在这一点上做到极致:客户至少提前一个月预约,工作室制定出符合其自身特质的拍摄方案。拍摄当日多位工作人员(服装、化妆、造型)为一对新人工作。“有时候我甚至会等光线等到天黑”,王鹏飞说,“只为达到最佳的拍摄效果。”在王鹏飞眼中,时尚和潮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潮流并非意味着时尚,就像套系拍摄和自由拍摄。
近年来,随着80后、90后成为主流消费群体,无论是影楼还是工作室都将宣传力量投注于年轻人更为熟悉与接受的网络渠道:网站、微博、微信。这在扩宽消费者选择面的同时,无疑加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反之对影楼和工作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影楼逐渐主动改变业内诸如二次消费、底片费等潜规则,工作室则将更大的精力用于确立自己的风格,以期获得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黑光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