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谈起自己的偶像,张罗平并不像他平日里笑称的那样不善言辞。真实,自然,安静这样的词被高频使用在对摄影大师Peter Lindbergh和Paolo Roversi的崇拜敬仰中,这也是他之于影像表达最常用的方式。用他的话说,偶像的身上投射了太多的“自我”,那股静默的力量也是他对影像最执着的坚守。
在张罗平看来,Peter
Lindbergh的作品安静中透着力量,人物随性自然,情绪外露,有一种令人惊讶的真实;写实,直白,追求极强的反差,更像是出自一位纪实摄影师之手,让时装摄影也可以如此没有人工与虚饰的成份;Paolo Roversi是极度安静的,安静到有种悲凉产生,别人是向外释放,他是向内收紧,不动声色把人梦境的东西带到现实。这两位大师的作品对张罗平摄影风格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
静默的力量
谈起自己的偶像,张罗平并不像他平日里笑称的那样不善言辞。真实,自然,安静这样的词被高频使用在对摄影大师Peter
Lindbergh和Paolo
Roversi的崇拜敬仰中,这也是他之于影像表达最常用的方式。用他的话说,偶像的身上投射了太多的“自我”,那股静默的力量也是他对影像最执着的坚守。
一切从老板那句玩笑“你该交学费了”开始
学习画画出身的我毕业以后不多久很容易就在温州基地找到了一份做美工的工作。空隙之余,我常常在一旁看摄影师们给客人拍照,也常拿着相机摆弄,练习对焦,曝光这样的基本功。摄影师们见我这么好学,也教会了我很多技巧,包括暗房。二次曝光是那个时候我们觉得很牛的技巧。
当时我们那有个化妆师有台手动相机,尽管是她私人的物品,但经常被我霸占使用。记得有次我用乐凯的胶卷,在尝试了二次曝光,虚实结合,长时间曝光的各种技法后,照片被冲洗出来,老板拿着我的照片,看了许久,半开玩笑的对我说,“你该交学费了,在这里偷学了这么多的东西。”那时候,我觉得这句话是对我的肯定。老板让我持续了2个月的创作以后,就开始拍客人了。我觉得我做摄影这一行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没有什么偶然性。刚开始拍照我觉得自己很多想法,各种风格也愿意去尝试,进步很快,但过了一段时间就觉得有点找不到方向了,有点麻木。
偶像的作品戳中我的内心
我是资深宅,喜欢安静独处,没活干的时候我总是一个人去温州的一家国子书店看书。在那里我发现了过期的意大利的《VOGUE》杂志,五、六十块钱一本,在那些杂志上,我第一次看到了Paolo
Roversi和Peter Lindbergh的作品,被深深震撼了。Peter
Lindbergh的风格我更喜欢,安静中透着力量,人物随性自然,情绪外露,有一种令人惊讶的真实;写实,直白,追求极强的反差,更像是出自一位纪实摄影师之手,让时装摄影也可以如此没有人工与虚饰的成份。他擅长把大明星当做普通人去拍,每次看他的片子,会让你找到摄影最本质的东西。
Paolo
Roversi的作品则正好相反,他是极度安静的,安静到有种悲凉产生,别人是向外释放,他是向内收紧,不动声色。我感觉自己的内心更接近他,简单,温柔,脆弱,浪漫,更文艺范,把人梦境的东西带到现实,他的风格一直都是那样,没变过,变的可能只是一些造型啊,环境啊。那时的资讯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大师的作品可以随处可见,而我的工资几乎花在收藏这些书上了。
在经历了摄影的迷茫后,我看着他们的作品,用心去感受他们在每一个细小的地方发力。一缕自然的发丝,一次轻扬嘴唇的微笑,一个迸发力量的跳跃,一切处理的那么自然,完全和那时影楼的摆拍的方式不一样。看多了他们的作品,我就想要用他们的这种方式来拍照片,让我的拍摄对象尽量的放松自然,不刻意,不摆拍,作品往往出其不意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