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17日凌晨,马良发了一条微博:Gogogo(走了走了走了)。每个城市一天的拍摄时间,从早晨8点忙到晚上10点,虽然辛苦,但他们都在其中找到了无数感动与乐趣。
这些乐趣与感动,贯穿于整个旅途中,具象为一个个细节。成都站的一对夫妻,丈夫是仿古家具设计师,妻子是银行职员,两人之前都是学设计的,一直梦想的就是能在小树林里有片自己的田地,过一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般的生活。在照片里,两人站在一座小草房旁,一起骑上一柄扫把,一前一后,像要飞起来一般,飞向向往的生活。
让马良印象较深的北京一位设计师,拿来一张四五岁时的照片,他坐在地上,抱着妈妈的大腿,而妈妈正往前走。这次,他和妻子一起来,想要重现照片里的场景,他说小时候妈妈是他的支柱,而现在太太是他生命的新支柱,他就坐在地上抱着妻子的大腿,几乎一模一样的动作,顽皮而真诚。
在南通站,马良拍摄了一对学生情侣,两人都穿着白衬衫、牛仔裤,坐在一张长条凳上,各自看书。他们是大学同学,但如今考上不同城市的研究生,即将分别,两人开始对这段感情有了担心。
在合肥站,马良听说很多人小时候都玩过当地公园里的大象滑梯,他便特地赶制了一个大象滑梯道具。一对貌不惊人的夫妻来拍结婚十周年纪念照,丈夫穿着海魂衫,选了一把吉他,靠着大象随意地唱起了十几年前的老情歌,妻子则在一旁背着手风琴合着,现场顿时一片寂静,所有人的心顿时被撩拨感动。
不经意间的相逢也是如此。在常州街头,马良他们遇到一位耍猴卖艺人,一位40多岁的庄稼汉。马良邀请他拍了张照片,他说农忙时他就是农民,小猴和他相依为命,他每天给猴子吃得很好,冬天才出门带小猴子到处逛,它赚钱养活他,这种相互依存,特别美好。
让小方记忆深刻的,是在大理的日子,1000多元就能租个小院,生活平淡而闲适。在那里,他遇到了上海广告圈曾经的“一哥”许崧。曾经的风云人物,最终选择在大理定居,选择了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他听他们讲自己的故事,也开始想:让人生真正开心的,除了物质还需要些什么。还有在锡林浩特的萨琪日夫妇,两人一是导演一是编剧,一直漂在北京为自己的一出话剧努力,拍照的时候,两人多年的心愿刚刚实现,话剧开始全国巡演,他们回到家乡,站在蒙古包外,平静而美好。
这一切,都让人不由陷入沉思。
“我们每天都能遇到各种各样的普通人,在拍摄过程中,了解他们的爱与恨,苦与乐,了解他们真实的内心世界,这都让我感到特别幸福。”在移动照相馆的微博主页上,马良原本写了这样一句题记:陪我在一万杯红色甜酒里流亡吧,请陪我过一种永远不会厌倦的生活。他发现自己原本想把这种红色甜酒般的温暖幸福感带给路上的人们,后来反倒是自己收获了更多,小方们的感觉也类似,那些善意和真实的回馈,生活的各种心境,更令人动容。这样的行走,让人各有所得。
还有最后约一个月时间,马良和他的移动照相馆即将完成全部旅程,回到上海。
面对即将结束的旅程,马良并不讳言自己的少许厌倦。小方准备好好梳理一路所得,先将移动照相馆的纪录片做好,说不定还会开一家以此为主题的酒吧;嘉瑞想去开一家杂货店,真正卖杂货的那种,因为那是他一直想要的东西;扎西想重新找个地方,再开一家自己的咖啡馆;小陈则要完成自己的学业,同时想想未来究竟做点什么真正有意义的事……
对这一路,马良觉得只有一次就已足够,移动照相馆结束就是结束了。面对非议,他还是觉得,即使移动照相馆不一定是件伟大的事,至少它充满着善意。这不过是“我认真地做了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可以让世界感知善意和温暖的事情,为这个信仰,我们付出了时间和热情,当然还有钱。很多人不理解,我也无所谓,但被拍摄的1200人,你们应该爱我”,简单、直接,而真诚,“我从小学习绘画,只记得最初爱艺术是因为我觉得艺术是浪漫的,它的终极目的是安抚,是分享某种幸福感”。
有人在留言本里说:“谢谢你们给我放肆的机会,生活本该如此多彩,圆梦无敌。”而马良被人引用最多的回复是,我愿意在你的回忆里,做一个闪闪发光的神经病。
但在最后,他想了想,在记者的纸上,写下这样一句话:活在人间的烟火里,和所有有情有义的人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