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亲身体会过战争的残酷,反而没可能去做纪实摄影,而是选择了相对让人心态平和的广告摄影?
汤辉:没有,就是顺其自然走到那一步。战争的时候我才18岁,人生很多东西都没有形成。我是军人家庭出身,初中毕业就当兵,初中到小学九年的教育整个在“文革”里边,几乎就是零,然后又当了十年的兵,在那么一个单纯的环境里生存十年,这个人你就知道单纯到什么程度。我在部队里不出来其实是怕社会,怕出来,都快28了一个月才拿20多块。
问:后来怎么就有机会接触了摄影这个行当?
汤辉:打完仗以后我调回到北京进了解放军艺术学院,在军艺开车,当时叫驾驶员,在那边受几个战友的影响,我就开始玩上摄影了。那个时候用的是禄来。
问:刚发烧就用了这么好的机器?
汤辉:当时我运气很好,一是我老爹给了我200多块钱买了一个海鸥205,因为认识一些摄影圈的朋友就拿新的换了这个旧的,因为这个我们认为可以拍照;再一个,我在军艺里边接触到一个老师叫做于根全,当时在军队的摄影师里他是很有名望的,拿过一些奖,我受到他很多熏陶,跟他一起做暗房。他在社会上有一些摄影的朋友,像廖曾义这些老的摄影师。然后我们大概10个人成立了一个志趣影会,我最小,当时我21,廖老师是71,完***间的影会。
问:那时候摄影还属于业余爱好吧,后来怎么升级成了职业?
汤辉:这就是我比较运气的地方,我出部队出来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地方什么样,因为在志趣影会认识了于老师,他就说你到我这儿来试试吧,面试了一下,我在87年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进了外贸样宣科。咱们国家搞广告摄影的第一拨人几乎全部都是外贸出来的,比如说胡黎明、冯庆刚,宋林……,当时所有的出口一定要经过国营的官办机构,我们是小到图钉、大头针、大到钢琴都拍,做手册,拍了发到国外的杂志上登广告,那是咱们国家广告摄影的一个雏形。当时我们的设备在社会上绝对的一流,国际上有什么好的我们都有,用的4×5相机,全套的哈苏,打博朗灯,我们公司还不算好的,胡黎明他们公司设备简直让我们都流口水,就是那样的,环境特别好。还经常有一些机会出国访问,去办展览,这种机会让我们开眼界,人生总得有一些点是赶到很合适的人、很合适的事。
问:你开始拍这些明星肖像已经属于自己下海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