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时尚摄影师张东旭,拒绝流水线式的照片制造,所以选择了“自由”职业。现在,他住在天津,“漂”在京津,创作在自由空间。他是京津时尚摄影圈小有名气的摄影师,他是国内很多时尚杂志报纸的特约供稿人,还成为了《时尚芭莎》等杂志的特约供稿人。
做一名自由摄影师,张东旭这几年合作的对象包括演员、歌手、模特,还有普通的顾客,无论是谁,他都能拍出每个人独特的有时自己都不能看到的“自己”。从一个打杂的影棚小子到如今小有名气的时尚摄影师,张东旭用了10年+N天。他的个人摄影作品展计划明年开展。他说其实现在自己在拍摄中更在意对于“时尚”的把握,要了解潮流又不为潮流所累方为上品。
他举起相机前,无论在影棚还是室外,先要将光影舞动起来为我所用;他举起相机,镜头就是眼睛,一直要看到被拍摄者的内心里去;他拍影视明星,还原的是有时连明星都未知的自己;他拍盛衣华服的模特,极力捕捉的是衣光鬓影下不为人知的情愫。
他是京津时尚摄影圈小有名气的摄影师,他是国内很多时尚杂志报纸的特约供稿人,他是几家摄影学校的摄影课老师,也是新报星期六的特约合作摄影师。然而十几年前,他还是那个人家轻蔑地问“你懂什么叫光圈吗”时张口结舌无言以对的影棚里打杂的小子。
时尚摄影师张东旭,拒绝流水线式的照片制造,所以选择了“自由”职业。现在,他住在天津,“漂”在京津,创作在自由空间。
2000年初,高中毕业的张东旭从邢台老家来到天津,在一家影楼找到一份摄影助理的工作。每天帮助摄影师打灯、调整动作、收拾影棚,一个月300元的收入过得倒也自在。干了几个月,老板问他,光圈是怎么回事懂了吗?张东旭被问住了,回到影棚求教摄影师,摄影师的回答是:你不用知道光圈是什么,给我好好打灯就行了。
这么一句话伤了小伙子的自尊心:我偏要搞懂光圈速度是怎么回事。每到休息日,张东旭就骑着自行车跑到东北角书店,书上的搞明白了再在影棚里用心揣摩。有一天机会来了,当时影楼促销搞免费拍照活动,一个年轻的姑娘来拍照恰巧摄影师不在,张东旭满头大汗地拍了他的第一位“模特”。
摄影师生涯就这么开始了,张东旭很是为月工资涨到1200元高兴了一阵子。随后几年,换了几个城市,辗转了几家影楼,其间积累了经验,增加了收入,胶片换成了数码,也有了首席摄影师的头衔,日子过得越来越安逸,影棚里的这套程序熟到不动脑子也能让顾客老板皆大欢喜。
忽然有一天,想到曾为光圈寻找答案的日子,张东旭有点迷惑了,现在懂光圈速度了,然后每天这样机械地按着快门,规定好的动作,一成不变的布光和背景,程式化的微笑,重复的流水线的成品照片——难道这就是摄影的全部意义所在?年轻的张东旭想不明白,但是,他知道一成不变的摄影套路确实无法让自己满足了。这一次的跳槽无关收入与职位。2006年,张东旭来到一家摄影工作室,老板是一位画家,近乎迷恋地喜爱摄影。有一天,工作室的老板约几位影友一起去拍片,张东旭至今记得那次拍摄给自己带来的震撼,那种与被拍摄者自然的沟通,对光线一丝不苟的调试和灵活的运用,多重曝光组合,造型与环境的配合,有故事有内容有内涵的诉求。张东旭豁然开朗,摄影师不是流水线上的工人,影像是有生命的,图片就是摄影师想说的话。不久,张东旭拿出所有积蓄买了第一台属于自己的相机,NIKON
D70S机身,一个24-85的镜头,“它是我的话筒,会替我说出我想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