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摄影的思考
在中国有种流行的职业叫摄影师,简单重复的重体力劳动,不用动大脑。因为供求关系的原因,从业者还挺吃香,所以引得一批民工争相放下手中的铲子和锤,投入到摄影师的从业大潮中,手握“混口饭吃”的大旗,高喊“追求艺术”的口号。——@摄影师刘方
2008年,刘方在德国柏林Kurfuerstenstrasse56号举办了一个小型摄影艺术展“Jade.
Affairs”,考虑到有关亚洲的主题在欧洲还是属于非主流,举办这次展览没有做任何媒体宣传。但三天内,前来参观的大约有1000人,大多是柏林各所大学的学生、教授和一些社会名流。反响远远超过了预期。
他说国外很多人其实并不了解中国,甚至会问他:你知道四川吗?那里通上电了吗?刘方想用他的照片展示给外国人看中国的年轻人的感觉,告诉他们中国也有很时尚的东西。
有一次,他在法国南部一个叫波城的小镇,去的第二天他就跟当地的议员一起吃饭,作为来自中国的艺术家,那一天他还上了当地的新闻。在那里,他感受到了艺术从业者受尊敬的氛围,但在中国,摄影师这个职业却似乎有些泛滥。
“摄影是表达的桥梁,而不是一种赚钱的工具。摄影是一种奢侈消费,不是刚性需求,摄影本不该成为一个职业。摄影师自身的知识和素质很重要。”
对他而言,环球旅行一个很大的意义正是在于开眼界,去了解和感受,回来后可以更好地拍照片。工作中他接触的多半是高端客户,他说,如果别人在照片中想要某种场景和感觉,自己没有体会过,怎么拍得出来,怎么去服人呢?
刘方有些游离于影楼行业之外,但对于遍地开花的工作室,他也有自己的看法:大部分做摄影工作室的都是靠技术起家的,有的并不擅长管理经营,如果一味追求做大,成本可能会增加,压力也会变大,最后容易收不住。一些摄影工作室往往并不是倒在没饭可吃,而是倒在自己扛不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黑光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