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雷锋的照片之众多、内容之丰富足以构成一部个人影像史并引发关注的话,那么,天性热爱一切新鲜事物的雷锋对摄影产生兴趣,就不会让人感到奇怪了。初次与大尉军衔的摄影干事张峻见面,上等兵雷锋就敢要求“先给我照张相呗”。而先后79天的日夜相处,则让他们的友谊随着摄影渐趋深厚。看到那个方匣子和暗房里能够变魔术般地将人影留在底片和相纸上,雷锋便在被摄之余,缠着张峻教他学摄影,并向张峻表达了自己想当一名摄影干事的想法。有一次,雷锋在沈阳张峻家中向其讨教摄影技术,在“文学”与“武学”的争辩中,对相机爱不释手的雷锋竟然大胆地为张峻拍照。第一张拍虚了,但按照张峻提示的室内“要用3.5的光圈、1/20秒的速度,对好焦距,三点成一线后,像打枪一样按下去”,第二次按动快门,他便为张峻留下一张成功的肖像照片。就是在那个炎热的夏天,经过半小时摄影技术培训的雷锋,拍下了他的第一张也是唯一一张摄影作品。这幅作品即使在今天看来仍不失为一幅优秀的人像。张峻知道,雷锋靠部队津贴不仅买不起胶卷,更买不起相机,但积极学摄影的雷锋形象一直在他心头萦绕,也能让他50年后再次讲述时,让我们感觉到雷锋对摄影的热情与冲动。后来转业复员到辽宁的张峻和到河北的季增,一直不忘对雷锋事迹的宣传,但他们也犯下了很多摄影家常有的错误,没有留下一张摄影师自己与拍摄对象的影像记录。
近年来,雷锋的部分照片是抓拍还是摆拍引来一些争议。关于拍摄过程中“抓”和“摆”的问题,不应该脱离当时的社会环境来探讨。即使在今天,摄影方式和方法问题的争论仍有不同的学术观点。关于雷锋的照片,无论是何种拍摄方式,都不能掩饰其珍贵和重要的史料价值,更不会也不应该对雷锋的形象造成任何不良的影响。
雷锋精神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广泛的传播力和巨大的影响力,是因为雷锋本人的事迹感人,其外在形象就是那个年代中国人最恰如其分的代表,阳光热情,积极上进,充满对新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并为之努力奋斗,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代中国人的影子和核心价值观。毛泽东等老一辈党和***的巨大号召力和人民大众的价值取向,更让雷锋事迹及其影像的光辉永不磨灭,深入人心。还有摄影真实、形象的特性和张峻、季增等摄影家勤奋、执著、敬业和智慧的艺术创造,留下了雷锋极其丰富而鲜活的影像资料,让我们今天依然能从一个平凡而又普通的生命中,真切地感受到雷锋的存在和其精神的崇高。
感谢为雷锋拍摄的摄影家们,你们的作品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影像的力量和艺术的美好,你们关注时代、深入生活和颂扬真善美的摄影实践,再次昭示了:只有把个人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发展当中去,摄影艺术才能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
最近中国文联向社会发布的“爱国、为民、崇德、尚艺”核心价值观,也是我们学习雷锋精神的时代体现,而雷锋照片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更生动地阐释了我们文艺家的责任和价值取向。
1961年4月,雷锋手持50式冲锋枪在毛主席塑像前留影 季增摄
休息时间为战友洗衣服 季增 摄
抓住学习间隙,雷锋在汽车里学习毛选 张峻 摄
雷锋和建设街小学的孩子们在一起 张峻 摄
雷锋帮助战友缝被子 季增 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黑光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