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大家印象里,德国的传统特色是严谨。但是艺术往往需要一种“散”状态。您觉得矛盾吗?怎么去协调?您说德国教会了您理性,在艺术创作中,理性与感性哪个更重要?
王小慧:我从德国的严谨传统里学到了不少东西。就好像一杯水,如果没有杯子把它“容”住的话,水就会散开、没有形状。艺术创作本身的态度应该严谨,我觉得作为感性艺术家,往往需要一些理性来控制和梳理。真正好的艺术一定是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
苏州篇:我在德国经常讲中国的古典园林
记者:您是第几次来苏州?对苏州城市整体印象如何?
王小慧:我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来苏州了,年轻时就来过好几次,后来在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看过一次展览,还因策划参与纳米艺术展览而来过。我读大学时,来苏州主要是为了学习苏州园林。我对苏州园林还是蛮了解的,在德国做讲座、教书时,也有很多机会讲解中国的园林建筑,当时博士论文的题目就叫《中国建筑的精神背景》,好好研究了一下关于中国古典建筑的精神背景,而苏州园林就是一种有着丰富人文背景的典型建筑。
记者:您的作品中,女性常常是主人公。那您认为苏州姑娘有啥特色呢?
王小慧:我妈妈小时候也在苏州待过,她总是说“宁听苏州人吵架,不听宁波人说话。”吴侬软语给人很温柔、很舒服的感觉。我个人也不是很喜欢那种所谓的“女强人”,女人其实应该软一点、柔一点。
记者:您在上海有艺术中心,你这次到苏州来除了参加这次活动还有其他的打算吗,有没有想到来苏州开个工作室之类的?
王小慧:这次基本没有其他的打算。对于工作室,我一直持着随缘和开放的态度。我上海的工作室位于同济大学里,我从那受到很多鼓励和支持,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如果有缘分,总会开花结果的。
创意篇:创意是评价是否发达的标杆
记者:现在包括苏州在内,都在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您觉得像您这样的艺术家在这个趋势中还有什么样的梦想可以实现?
王小慧:几年前,我被评为“上海创意产业十大领军人物”,这是对我干这项工作的认可和鼓励。创意是评价一个国家是否真正发达的标杆之一。而且,这种产业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没有任何副作用。我一直都认为,人生有了创意才会精彩。无论小事大事,如果有了创意,解决方式和效果就可能不一样。
在中国,“模仿”是根深蒂固的一项特色,京剧演员得唱得像他师傅,国画家得先临摹老师的画,小孩学书法得先描红。这和西方完全不同。在西方,更注重个人的自由、情商和创意。要说什么梦想,我希望能有机会把西方对待创意的先进理念带到中国来,并付诸实施,我相信这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很有益处。
人生篇:我是那种能够享受孤独的人
记者:发现小慧老师微博更新得还蛮勤快的。您也是微博控?
王小慧:我想我应该是微博控吧,虽然不能像有些人实时更新,但我希望至少能每天更新一次,我努力去这么做。但我的时间真的很少,所以写微博的时候常常都是深夜了,大部分人来不及看内容就会被覆盖掉。我喜欢微博主要是因为,能看到有那么多喜欢我的粉丝,他们经常会留言,让我看了非常开心。觉得自己是被大家喜欢的一个人,这种感觉是非常好的。我还能在微博上关注到一些我需要的艺术动态,微博把世界变小了,把人之间的距离缩短了。
记者:您是双子座,年轻粉丝对此特感兴趣。您认为自己双子特征明显吗?
王小慧:我觉得我是挺典型的双子座人。我经常很矛盾的,感性和理性都有,这两个状态常常在我身上打架,有时会对一些事比较犹豫、比较纠结。双子座是蛮有意思的一个星座,不是说一切都四平八稳,而是充满好奇心、冒险性,生活足够丰富多彩。
记者:您的微博中最近摘抄了《花非花》中一段话:“梦中总有那种孤独、失落和无助的感觉。人其实从本质上来说是孤独的,艺术家尤其孤独。”俞霖先生出事后,生活上可以说少了一份依靠和陪伴。您对孤独这种状态,具体怎么看?请分别从艺术家职业身份角度、个人生活角度畅谈一下。
王小慧:最近我做了一个叫做“Alone but not longly
(孤独但不寂寞)”的艺术品。我认为,作为艺术家,应该享受孤独,孤独是艺术创作的最恰当状态。如果不在孤独状态里,我觉得很多艺术创作都会受影响。
而从个人生活来说,一个人当然常希望自己有个伴,或者愿意热闹、愿意和朋友在一起。我也经常和我的朋友们见面,这和创作本身还是有区别的。但说回来,我想我还是那种能够享受孤独的人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黑光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