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影楼负责人表示这样做是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岂不是白白的为婚纱礼服企业推广宣传品牌吗?一件婚纱我们可以循环的出租,直到老化我们可以做为拍摄的道具。为什么要卖呢?卖一件婚纱才能赚多少钱?并且坦言他们赚的本来就是市场不规范、信息不对等的钱。如果市场规范了,信息透明化了,消费者都选择去买婚纱礼服,然后再带着婚纱礼服来找影楼拍照或请自己朋友拍摄的话,那影楼还如何生存呢?这便是影楼要扼杀婚纱品牌的最重要原因。
多数有实力的影楼表示:将来会收购婚纱礼服企业。自己请设计师、或在国外买版回来让婚纱礼服企业加工贴牌生产。未来在婚庆产业不会再有什么所谓的婚纱企业。因为他们幕后的老板最终是我们这些有实力的影楼。这是我们影楼共同的目标。就如上海“某某品牌”现已经被“蒙娜丽莎”收购。原来的老板只不过是听命于蒙娜丽莎的老板,叫他做什么他就得做什么。他已经没有任何发言的权力了。
我们再看看这些没有离开的企业,创意、世纪新娘、天祥、蔡美月等品牌。最为经典的为蔡美月,2005年11月18日,在北京饭店多功能厅,挥起剪刀,将一件象征承租惯例的白纱剪碎,首次宣告中国婚纱将正式告别承租年代。蔡美月认为,婚纱应当是爱情永恒的见证和承传(这是非常睿智的一个举动,她正式的为婚纱的品牌文化以及宣传打响了第一枪)。在接下来这六年时间里,蔡美月通过谋体、网络、以及各种渠道合作等方式去宣传推广自己的品牌,现已达到年销量过亿。从某种程度来说蔡美月已经赢了一把。那么其它没有离开的企业又该通何种方式去赢得市场与消费者呢?我仅此抛砖引玉,欢迎业内人士说出自己的观点与大家一起讨论。
至此,影楼的无耻面目尽显无疑,其如意算盘打得真是够响,其傀儡政策亦然。但霸道绝非王道。由此至终,影楼不仅欺瞒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也忽略了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后消费者对知情权的意识醒悟和对品牌的信赖度,同时更低估了婚纱产业一群行业人士的奋力拼搏和对抗,被过分压迫的他们必奋起捍卫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竭尽所能创建自主品牌。这将是一场婚纱影楼和婚纱企业的生死博弈,或许影楼并不会就此而消失,但婚纱企业亦不会就此而寂然。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黑光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