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秘诀
归根到底,李东田最大的个人魅力在于其引导潮流的能力。“他与其他同行最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概念,能引领潮流、能引领同行。他是这个行业的教父,今年我们如果想主推一种发型,它就能成为潮流。”周自力解释说。这得益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李本人不可复制的人生轨迹。1972年,李出生于北京一个典型的机关大院里,他对所有理科的东西都没兴趣。初中毕业后,李去一所美容学校学习美发化妆,这份职业前景颇为黯淡,当时人们理一次发只需要两角五分钱。18岁时,李因独特的发型而在街上被星探发现,之后误打误撞进入电影圈。在1994年初导演李少红拍摄《红粉》之前,李已是多部电影的化妆师。这部电影为李东田赢得了世界级声誉—《红粉》在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赢得最佳造型银熊奖。
李并非循规蹈矩之人,他并没有沿着既有的惯性走下去。1994年末,他决定飞赴纽约告别这一切。这是他第一次去美国。试图谋求新发展的李曾去过多家公司面试,但都饱受冷遇—一张亚裔的面孔就很容易被刻板地打上“不擅长”的标签。此外,在国外,头发和化妆分得特别清楚,很少有一个人在两个项目上都行,而李恰恰都行,这反而加深了对方对其专业能力的疑虑。怀才不遇的他被迫以零工资混迹于造型师与摄影师之间。这段生活给他打上了深刻的烙印。收获之一则是李得以窥见了团队的力量—“美国人讲究团队作业,并非要求每个人能力的出类拔萃,但组合却都是顶尖;而在中国,每个人从小被教育要做三好学生,要单打独斗考一百分。”另一个收获是西式生活方式,例如放松。“大多数的东方人拼命干活,大家知道要放松,要享受,但不知道怎么做。”李东田说。
在纽约时装周的后台,他头一次发现原来镁光灯下的模特,是需要背景、故事、环境、灯光来创造氛围的,西方人所理解的“造型”与其在国内做影视时的形象设计截然不同。更令他震惊的场面是十多个化妆师在经纪公司的组织下,在短短两个小时之内就为几十位模特完成了漂亮的妆容。这个场景极大地刺激了李东田—“既然美国人把化妆都搞成流水线生产,为什么中国人就不行。”这种动力最终促使李选择了回国。
从一开始,李的做派就颇为与众不同。1999年,东田造型成立,第一间工作室就设在寸土寸金的新东安写字楼9层。他常年奔波在外拎着化妆箱每次以数百元的低价包揽所有一线时尚杂志的造型设计,作为回报,杂志则出现“东田造型”的字样,这一推广方式延续至今。类似扫街式的辛苦工作,李东田整整干了三年。“东田是真正喜欢这个行业,那段时间他经常把别人请到家里免费剪发、烫染,床底下全是染膏。”周自力对《环球企业家》说。
李甚至从未想过自己能否成功。“如果你总是考虑能不能成功,肯定会花很多时间,这会导致你原地踏步,无法往前走。你只有忘了成功才能继续往前走。”李东田 说。
李的另一个秘密武器在于天赋过人。很多人曾问李化妆是如何构思以及为什么要用这个颜色?他的回答则颇为意外—“没有特意的想法,本来想化另外一个颜色,但是助理有时没有带那个颜色,就找别的颜色化。这就好比你不能做了一大堆工作,决定好了,但是来了一个条件根本不符合的模特就不做了。”在张晶眼里,李的本领在于“只用了精力的一点点,但都是神来之笔,只那么一笔,就是大师级的作品”。
或许能令你感到惊讶的是时尚出身的李并不畏惧管理。“我从不认为管理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李东田说他主要靠经验。“我做这行22年了,无论做什么工作,做了22年也很明白了。”所谓的标准在他看来早已是轻车熟路了。他自诩的另一个优点是执行力—“我做事很快,从不拖拖拉拉,往往就是喝个下午茶,或者喝杯酒的时候就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