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上的可行性空间不大
想不想做,决策权在于民政部;能不能做得到,还得看基层实际情况。
以厦门市思明区婚姻登记中心为例,办证大厅虽只有20平方米左右,却是厦门6个区中办公面积最大、办公条件最完善的,不过,这与“婚礼式颁证”大厅所要求的150平方米面积相差甚远。另一方面,只允许二三十名亲朋好友现场见证,如何从那么多亲朋好友中挑选出这二三十人,这事恐怕也会让新人们颇费心思。
据思明区婚姻登记中心透露,去年共受理约8000对新人结婚,撇去节假日、周末,该中心每天平均受理20多对新人结婚登记。据透露,前来登记的新人在证件齐全且表格均已填好的情况下,光是打印、核对一对结婚证大约就需要10分钟,而目前,该中心负责婚姻登记以及日常行政工作的人员仅为7人,其中还得安排一两人负责离婚调解工作。
再者,一些特殊的日子,催发了一轮又一轮的结婚潮:如2008年8月8日“**婚”、2009年9月9日“天长地久婚”、2010年10月10日的 “十全十美婚”,还有情人节、七夕节、圣诞节等,排队等待登记的新人很多,最多时,该中心一天下来曾为七八百对新人办理结婚登记,从早上8点忙至深夜10点多都没得闲。
“一个(婚礼式颁证)流程下来,少说也要半个多小时吧?”思明区婚姻登记中心有关人士很犯疑:如果真要推广这种模式,那么,婚姻登记中心的办公面积得扩容多少?工作人员还得再多招几个?
难脱想“增加创收”的嫌疑
从这份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民政部此举的初衷,似乎饱受厦门市民争议。
据福建决策资源市场研究有限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认为民政部门“多此一举”的市民占33.33%,另有超五成的市民认为“民政部门这么做就是想增加创收”,即要将厦门现行的9元结婚证成本提升至千余元。当然,也有约16%的市民认同民政部此举初衷:此举倡导婚礼简单化,婚宴减少铺张,最终改变眼下“重婚礼轻领证”观念。
在厦门民俗老专家郭坤聪看来,民政部门就是要将传统的婚礼文化,融入婚姻登记颁证仪式过程,双方亲友可为新人见证、祝福,同时提供摄像,这无疑可以使新人们更加领悟登记结婚的意义。郭老在思索了好一会之后又接着说:如果说登记领证是让法律见证新人的结合,那么,“婚礼、喜宴则是享受亲友们的祝福,尤其是民间婚宴,它既能让亲友情感交流,或许还是一次面子的展示”,而这些,都不是“婚礼式颁证”所能涵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