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好照片脱颖而出,决不会遗漏。
起初看片我担心是否能够"快又准"。自己也是摄影师,知道对于作者来说,每一张照片背后的心血。尊重作品,尊重作者,是评委的责任。得益于评选组织工作的合理,四天评比工作之后,我可以确定在所有评委的集体努力下,从18万张照片中选出了不到2万张照片,够快够准,没有错过好片子。其实,好片子很容易脱颖而出,因为它有个性,有美感,打动人。我最后推荐的作品,就是在初选的时候看到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一直追踪它。
终评观看作品情况及反思
终评工作是根据作品分类、按照小组进行的。我在商业摄影和青年组。因为常年从事教育工作,对年轻的摄影师了解比较多。今天的年轻摄影师,有很多完全是在数字影像时代与摄影结缘的。他们的摄影思维建立在多元化的基础上,多媒介的手段,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广泛运用,包括3D、视频等,他们也愿意尝试原始技术,针孔摄影、湿版摄影等,这使年轻人的摄影与中国摄影的传统和主流有很大的区别。国展能够专门列出单元进行评比,给了年轻摄影师一个较大的空间来展现,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在评选获奖作品的阶段,我认为要在照片整体影像控制水平和探索精神上寻找平衡。年轻摄影师的作品有时会技术控制能力差一些,画面整体完成度不够,但是他们没有陈规旧俗约束,有探索精神,有想象力,也更真诚,更尊重现实。我选择的获奖作品,是在影像素质与能力上都过关的,同时对摄影在语言上或者本质上有所探索的作品。
终评我和其他评委一样,除了自己的小组之外,也参加其他组的获奖投票。这样得以看到整个比赛的面貌。终评比初评要艰难。因为作品水平高,风格不同,评委之间的讨论非常激烈。终评让我思考摄影的问题更加深刻。
终评的具体感受:
1、青年组照片呈现出摄影更多的可能性,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
青年组的照片"好看",因为它们都个性鲜明,一眼看过去,就知道是不同摄影师的作品。这样的照片才可以称为摄影作品。其实就像人一样,每个人有自己的名字,长得不一样,生活的方式和轨迹都不同。青年组的照片显得更诚实,表达了摄影师的所看、所想。摄影的语言也较丰富,商业创意摄影很多,观念摄影也不少。有在计算机上工作很长时间完成的照片,也有针孔摄影。我们看到年轻摄影师探索的激情。这是很可贵的。
2、青年组深入关注社会现实的作品太少,缺少好的纪实摄影作品。
青年组的年龄规定是28岁以下。一般大学毕业,到28岁已经工作四五年了,对社会、对现实、对人生应该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了。没有理由说年轻人因阅历少、因资历浅而不能拍摄出好的纪实摄影作品。但确实青年组缺乏好的纪实摄影作品。好的纪实摄影作品,需要具备深刻认识社会的能力,更需要挖掘拍摄下去的能力,需要时间的积累。年轻摄影师更自我,而缺乏对他人的关注,这暴露出他们的弱点。
3、 照片后期制作水平的高低体现出摄影者的素质。有相当一部分摄影作品制作精良,看作品是享受。
照片后期制作无论在传统银盐时代还是数字影像时代,对作品的呈现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选择纸张,影调、色彩控制等,都是摄影者素质的体现。制作精良的照片显得端庄,自信。摄影师追求照片的完美,也是对观看者的一种尊重。遇到制作精良的照片,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