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那个时候老公是当会计的,当时我们俩的工资加起来只有103元。拍结婚照的时候虽然只花了16元,但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了。”家住西园新村的李大姐回忆起往事时,眼睛突然变得明亮起来。
“那是1986年,我只有23岁,在青云楼附近的人民照相馆拍的结婚照,那时排队照相的人很多。”李大姐介绍,当时摄影师让新人一律都要站直或坐正、面露微笑,然后按部就班地布光,最后按下快门,“这个步骤可是当时的标准动作。”
李大姐回忆说,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照相馆开始流行“模拟客厅”,“你看,照片背景里的薄纱窗帘和旋转的欧式楼梯,当时照相馆里基本上就是这样的风格。”李大姐说,为刻意营造出浪漫甜蜜的气氛,在一些背景中还能看到皮沙发、彩电等“奢侈品”。
“那时谈恋爱可不比现在,也就是一起看看电影、轧轧马路,不过连手也不敢牵一下,彼此都很拘谨。”李大姐告诉记者,到了结婚的时候,筹备工作也是要费不少周折,因为不论多么简单的消费都得凭票,食品、布匹、家电,甚至一盒火柴都要凭票购买。不过,现在结婚可就省事多了,还有婚庆公司,事都交给他们办就行了。“当时结婚是在西园饭店,在农学院(现安农大)附近的梅山路岔路口,好像只有6、7桌的样子,同事之间礼钱就10块,关系好的才20,一般就是几个人合伙买个锅、水瓶、床单,主要就是图个热闹。”
现在人民照相馆和西园饭店都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的高档影楼和酒店。李大姐有些感慨,“我现在龙河路社居委工作,儿子也要去美国留学了,生活挺好的。但不知道儿子结婚的时候,是怎样一番情景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黑光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