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升级要以消费者为中心
近年来,城市的高速发展也加快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速度。但发展速度过快也引发了一些问题,一方面是大量的资金涌入乡村,大兴土木,搞不好就成了形象工程。另一方面,农家乐、渔家乐、采摘园虽然具有乡土风韵,但在新鲜之余,旅游接待质量差、档次低、服务不规范的毛病一直困扰着旅游业,甚至还造成了乡村旅游资源的破坏。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旅游绿皮书:2009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预测》指出,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北京乡村旅游产业已进入升级换代阶段,但未来发展存在特色差异不明显、品牌效应尚待建立、投融资方式落后、经营模式单一、没有形成协同管理机制难以形成集聚效应、本地居民受益少等问题。
据记者观察,北京乡村旅游发展的第一误区是一窝蜂,只要看到一个项目有影响,立即仓促上马,只看到短期的经济拉动效应,缺乏长远的规划,不重视质量,粗制滥造,盲目开发,造成了大多数开发项目处于低层次水平,资源耗尽之后也难以为继。甚至有的地方大建宾馆、别墅、温泉酒店、豪华会所,试图用圈地的方式将乡村改造成更加值钱的景区和度假区,实际上对消费者缺乏长期吸引力。北京市此次通过沟域旅游规划项目进行国际招标,在一个区域内对房车基地等投资巨大项目进行更好的管理,正是对无规划状态的大建特建的一种纠正,并将规划水平提高到国际标准。
在农家乐接待方面,有关部门为解决乡村旅游服务人员素质、服务设施、整体规划做了许多工作,例如政府补贴、出台规划、免费培训、行业引导等,但如此一来又带来模式单一、内容雷同、恶性竞争等问题,这让许多游客游完乡村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旅游体验。乡村旅游的开发过分依赖采摘等农业资源,缺乏文化内涵,缺乏特色文化,主题不突出。这种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的同质化倾向缺少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游客往往去了一次之后不想去第二次。北京此次推出八种特色业态乡村旅游产品,大概也是针对这个痼疾,在提高旅游标准化服务,着重解决旅游质量问题的基础上,突出特色与新鲜感,突出文化创意。
记者认为,区域规划与农家接待,服务水准与乡村特色,外地投资经营者利益与本地居民收益,《旅游绿皮书》中提出的这些问题并不因为沟域旅游经济与八大旅游特色业态出现而消失,粗制滥造、大干快上与同质化竞争在市场资源配置中不可避免,而引导一个区域形成高、中、低档次互补的旅游消费生态圈,将消费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创出口碑与品牌,让消费者都能有地方消费,放心地消费、有益地消费,才能真正形成三位一体的乡村旅游新模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黑光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