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媒体最近刊登的一些文章,对没有老板、没有头衔的工作环境倍加推崇,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员工能自行决定从事哪些项目、聘任和解雇哪些人,每个人都能自行确定自己的薪资水平、加薪幅度和假期长短。支持者认为,“扁平的组织”会让员工更富创造性地工作,工作会更富效能、更独立,并让员工认为自己在公司成功中的作用更大。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亚当·科布(Adam Cobb)认为,没有老板的办公室“是以一种非常民主的方式考虑工作,因为每个人都参与决策,所以不一定由上级发出工作指令。”持此观点者认为,从事具体工作的人,往往比老板更清楚如何完成工作。这样能够把专业能力投入到真正需要的地方。”
老板的角色意义
科布同时指出,没有老板或经理监督的办公室也会带来灾难性后果。他发表过一篇学术论文,探讨了一家小公司的命运,该公司的老板就曾试图让员工参与公司运营,希望由此避免破产。科布说:“随着时间推移,员工变得比有老板时更痛苦,每个人都成了主管,不停地检查其他人的情况,甚至还成立了一个追踪员工开工下班的委员会。”
按照科布的观点,老板最起码有一个颇具价值的贡献——“他们是人民公敌,让员工知道对手是谁。可当员工自主管理时,很难说他们是在协同工作,还是在彼此作对。”
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南希·罗斯巴德(Nancy Rothbard)说:“当老板的方式有很多种。”她最近研究了几家老板26岁、普通员工25岁的公司情况。 “这些老板们并不能自如地指挥与控制,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这么做的公信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 “老板成为教练”,而不是“发号施令者”,效果会更好些。她还补充道,对一家没有老板的公司来说, 最大的挑战是决策的方式。如果是个显而易见的决策,那么,共同价值观会让这个群体得出正确的结论。可如果情况并非如此,那么,***就必须有一个人站出来做出决策了——“必须要有一个人负责。”
当群体的动态需要人们站出来参与决策时,没有老板的办公室还会出现另一个问题,即性格内向的员工如何参与-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亚当·格兰特(Adam Grant)说:“层级制度的一个优点在于可以促进高效协作。当人们知道谁负责时,分配角色和下达任务会更容易。而在没有老板的办公室里,人们在某个特定的项目上往往会面临许多不确定性——谁拥有职权,每个人的身份和责任都是什么-”研究表明,为了应对这些不确定性,“人们会表现出自己的个性特质。这就营造了一种风险: 性格外向的人会不由自主地控制和专断,而性格内向的人则往往更安静同时也更保守。毫无疑问,这种情形会带来负面影响——如果没有老板的组织不能认真管理行为规范,那么性格内向者所提出的某些有价值的想法和贡献就会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