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美国企业在借势营销上的总花费年增长率高过15%。随着企业在增加借势营销资金投入借势营销的同时,企业CEO、CFO等高层管理人员也越来越重视借势营销。其中,被调查的高层决策人员中,39%的人很认同借势营销这种手段。但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能很好的运用借势营销手段的人少之又少。很多企业在运用借势营销时,总是浪费资源、耗费精力而毫无所获。那么,对于影楼业来说,我们如何借势营销呢?
有一则关于两只苍蝇的古希腊寓言:一只坐在战车上自豪地说:“瞧,我跑得多快呀!”另一只趴在车轮上骄傲地说:“看,我扬起了漫天尘土!”——阐释说:“这是两只善于借势的苍蝇。”无论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还是“假于外物”,借势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营销利器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营销人来回挥舞着。
借势营销是将销售的目的隐藏于营销活动之中,将产品的推广融入到一个消费者喜闻乐见的环境里,使消费者在这个环境中了解产品并接受产品的营销手段。具体表现为通过媒体争夺消费者眼球、借助消费者自身的传播力、依靠轻松娱乐的方式等潜移默化地引导市场消费。换言之,便是通过顺势、造势、借势等方式,以求提高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销售的营销策略。诸葛亮“借东风”,实施“草船借箭”,可谓乘长风而破万里浪,也将“借”的境界演绎的淋漓尽致,其实,这里借的是“势”,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乘势发展。
借钱不如借力!很不幸地通知你,你生在一个单枪匹马难以存活的时代,你很努力,你很拼命,不过你却要花比前人更多的时间才能成功。因为资源越来越多地被少数成功人士控制,门槛却越来越高地留给了白手起家的人。但你还有一条路可走——借力!借力“伪人脉”,利用“假名人”;善于“见缝”,适时“插针”;与其借“小力”,不如借“大力”;求准一个人,靠准一尊神……著名营销专家谭小芳老师表示,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借力哲学,被越来越多的人证实为本世纪的必学技能,并运用这些借力哲学在职场中借人脉、借权力、借平台,在商场上借资金、借资源、借人才。为了让大家更感性地了解,我们先讲一个故事——
清朝末期,上海闸北区有一家梨膏店,生意做得很大,店门口挂着“天知道”三个大字的牌匾。“天知道”梨膏店的对面是一家姓于的水果店,这梨膏店的发迹就是因为这家水果店。光绪八年,于家水果店从山东莱阳运了五十篓梨到上海闸北区,因为路途遥远,梨皮被颠破,经雨一淋,运到目的地就开始烂,不管怎样晾、晒或削皮,都卖不出去。对门有个小店,里面住着夫妻二人,正没有粮食吃,见于家扔掉了许多烂梨,就拾来削去皮、挖掉烂眼,一吃很甜,就把削好的碎梨切成小块,一个铜钱卖五块,生意很是兴隆。这夫妻俩就到于家水果店将一篓篓的烂梨买来。反正梨烂了也不值钱,于家乐得其所,一股脑地都贱卖给他们。买得多了,这对夫妻就将梨削好放进大缸用糖腌起来,这样更好吃,一上市卖得更火了。
后来,夫妻俩到处买烂梨,削去皮放进锅里熬成梨汁,制成膏糖。春天没梨吃,人们都想吃梨膏糖,一下子竟然成了南方的名产。第二年,朝廷的钦差大臣到上海闸北区出巡,买了梨膏糖一吃,又甜又酸,很好吃,就将梨膏糖带到北京献给慈禧太后。慈禧正咳嗽,吃后觉得味道真好!便传旨叫夫妻俩进贡梨膏糖,这一下夫妻二人生意做大了,正式开了梨膏店。于家水果店老板暗自打探,终于知道这些梨膏糖是烂梨制成的,又红眼、又嫉妒,更怕得罪皇上,就在夜里写了一张纸,上写“天知道”三字,贴在了夫妻俩梨膏店大门上。
第二天,这夫妻俩一看“天知道”三个字,愣了一会儿,就知道有人捣乱。男老板哈哈大笑说:“我正想起个字号,今天就有人写了字号送到门口,真是好极了。我家店里的梨膏糖连皇上都吃过,他是当今天子,应当叫‘天知道’,我就用这三个字当招牌!”他把招牌写得特别大,来看的人一问,知道皇上、太后都爱吃梨膏糖,这生意就更好了。
于家水果店老板骂人不成,反而让人家买卖更兴旺,字也被人利用了,就更生气了。他又在梨膏店墙上画了一个乌龟,把头缩进肚里,还写着“不知羞耻”。第二天,梨膏店夫妻俩一看又是一愣,接着同声说:“咱们用乌龟当商标。梨膏糖止咳延年益寿,龟也是长寿的。”从此,这个商标就成了上海的***。梨膏店夫妻俩凭什么获得了成功?其实他们是在借势借力,凭借“天知道”之势,凭借乌龟延年益寿之力,把梨膏店打造得红红火火。真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个人、一个单位、一家企业如果学会从挫折、困难、打击、障碍、逆境之中都能借势借力,就能走得更远。
著名营销专家谭小芳老师表示,翻开人类历史,***以借取天下,智者以借谋高官,商人以借赚大钱,不善于借助外力的人,一定是些平庸一生的人。善于“借”的人,借他人之花献自身之佛,借亲朋好友之助登上事业之巅,借天时地利人和圆成功之梦。借力是生存竞争第一法则——荀子说:“借助于车马的人,并非有利于双脚,但是可以到达千里之外;借助于舟楫的人,并非不善于游泳,但是可以渡过长江大河;有才能的人,并非生来与常人有什么不同,只不过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借”字绝活玩转了不知多少年代,深得智者欢迎——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我们这个世界中,每天、甚至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各种不同的事件。这些事件,无心人也就听之任之了,但有心人却往往可以从中发现重大的契机,顺势而为,从而策划出一些惊天动地的强势品牌或优质项目。
在中国古代智慧语言里,有很多“借“字,“借鸡生蛋”、“借船出海”、“借网捕鱼”、“借刀杀人”、“借东风”,卓越的管理者要善借身外之物,所以努力到借力就成为角色转换的关键内容。所谓借力就是借势、借物、借财、借才、借人等所有行为,包括内借和外借。荀子曰“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郑梦九将韩国现代带向***时代,正是“借”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