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而言,前三种权力与管理职位密切关联,而后两种权力则未必与管理职位有绝对关系。例如一位集五种权力於一身的技术部协理,一旦转职成为专业职系的总工程师时,他便失去了法定、奖赏以及威吓三种职权,但他却仍拥有专家权与认同权:一位博学多闻和受人敬重的总工程师。
显而易见的,凡是担任管理职的主管,都会被组织赋予法定、奖赏以及威吓三种职权,然而专家权与认同权则和个人能力与人格有关,不是组织所能赋予的,所以一位主管能否有效达成组织任务,关键不在他如何运用法定、奖赏以及威吓权,而是在於他是否同时具备专家权与认同权,现在许多公司面临领导效能的问题关键就在此,因此公司如何选任一位有魅力的专家来担任主管,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
领导魅力与工作专业,可强化法定职权与奖惩权
中国历代的专制君主至高无上,朕即天下(法定权);对于有功之人,大可分封国土,小可封官授爵(奖赏权);对于有过之人,重可抄家灭族,轻可流放边疆(威吓权),虽然所有君主都拥有这三种权力,但何以有些君王被认为是英明的,而有些则被认为是昏庸的?难道这三种权力是决定他们政治成就,或是判定他们历史定位的主要因素吗?
从一般历史学家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三个黄金时代(春秋战国至秦汉王朝、蕃镇割据以前的唐代、清朝前三位皇帝在位时期)的代表性君主──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清康熙玄烨分析。《史记》描述刘邦「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说明刘邦以一介平民身分而能领导韩信、张良、萧何、曹参、陈平、彭越等天下豪杰,主要是依赖他「善用人者为之下」独特的性格与特质。
而在唐太宗主政的「贞观之治」时期,则有卓越的人才政策,在注意选拔任用人才的同时,又特别善於驾驭各级官吏的行为,此外,唐太宗也以虚怀纳谏闻名,而且魏征曾告诫唐太宗:「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因此唐太宗与群臣常能共商国事。
至于清康熙玄烨,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一书中称赞他是「中国历史上最英明的君主之一,有刘邦豁达大度的胸襟,和李世民知人善任的智慧。」
汉高祖、唐太宗、清康熙能成为历史公认的英明君主和卓越领导人,所依赖的绝不是他们的天赋头衔或奖惩手段,而是他们能被世人认同的人格魅力,或具有解决难题的能力。
历史告诉我们,领导魅力与工作专业,可高度强化领导者的法定职权与奖惩权,所以,一旦领导者穷得只剩法定权与奖惩权时,我们很难期望他领导的组织会有超凡脱俗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