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价值观”,在阿里巴巴是决定一切的准绳。马云认为,“阿里的定位就是阿里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即便“我们不完善,也不可能是完全正确的”,但阿里始终崇尚的价值观是不能动摇的,马云强势地表示,“我们想要的,是我们成立公司时的想法和原则。”
阿里集团人力资源副总裁常杨对《IT时代周刊》表示,“价值观在阿里不是空谈,是员工聚合组织里的共同链接,也是我们完成创造新商业文明使命的方法。”
企业价值观,本质上是企业全体或多数员工一致赞同的关于企业意义的***判断,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这也是马云多次强调“价值观绝对不能让步”的根本原因。
阿里巴巴人士介绍,价值观的培训在阿里内部一直高度重视。据数据统计,阿里巴巴2.5万名员工中,年龄在26-27岁的占绝大部分。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可能是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他将在这个组织形成自身价值观。
接受记者采访的新员工也都透露选择阿里,是受到公司价值观的感召。这种感召不是简单地认同“六脉神剑”,它来自阿里人所表现出来的热情、真诚及敬业。由此可见,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阿里某种程度上给了他们实现梦想的空间,正因此,马云不得不在信中提到,26岁同样是“容易犯错的年纪”。
年轻创业家茅侃侃(微博)对《IT时代周刊》表示,身为80后,他对马云的做法表示赞同。他认为,现在年轻人的浮躁和自信心盲目膨胀,可能是导致其初入职场就把自己假想成战略家而对企业指指点点的主要原因。
常杨也透露,年轻人所表现出来的过度关注个人感受,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和感恩,可能是导致老员工不满的原因。这部分人在公司是存在的,但发出的声音却大于个体的数量。一定程度上是社会浮躁的反射,也是年轻人初入社会的适应过程。
此外,也有人质疑,让马云一个月内两次给“年轻的阿里人”写信强调价值观,还基于今年2月马云的“刮骨疗伤”,与供应商欺诈事件相关。以及5月支付宝事件的爆发,各界直指马云及阿里管理层不遵守契约精神。
被掩藏的管理问题
中国互联网公司成长迅速是有目共睹的。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测算,中国网民群体是全世界最大的,2011年比2010年上升了6%,达到4.85亿。而不断壮大的互联网公司正如马云所说,无论是“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还是“腾讯、百度都是由80后建设起来的”。
“阿里是年轻人的世界”,常杨也表示,阿里发展到今天正是源于80后员工的敢想、敢言、敢实践,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也是阿里继续前进的能量。
可见,80后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当媒体还在质问为什么中国互联网出不了马克·扎克伯格的时候,不少元老级的企业管理者却开始透露自己的担忧,“80后带来了创新思维、满腔激情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诸多管理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