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名状》中的剧情结局虽然未脱离大清官场腐败险恶之阴影,但从始至末,其却有一些地方值得我们回味,对我们企业经营管理也有着一定的意义与影响。
1、 生存下来,发展才有可能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死人堆中爬出来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后来官至江苏巡抚的庞青云,后来我们才知道他是装死才得以保存下来自己的性命。可能有人觉得他贪生怕死,可能有人觉得他阴险狡诈,但我认为他至少比在旁边助阵却见死不救的何魁要强100倍。试想,如果庞青云也像士兵一样的战死也不会有后来的剧情,清军攻城略池的速度也不可能那样顺利。将军就是将军,他不能为了战死而活着,应该是为了胜利而活着。正如我们一些企业或人,在商战中不懂得如何生存,为了快速发展或提升却及早的夭折了,在充满着激励竞争的市场中往往忙于厮杀,却忘了自己的目标,而庞青云的做法此时确实值得我们思考学习。
2、 治理结构要合理
所谓的治理结构要合理,就是组织利益分配要合理。庞青云原本是官,赵二虎、姜午阳是匪,官匪怎么能结合呢,那就是因为庞青云、赵二虎、姜午阳三人纳了投名状,关键人物利益绑在了一起,才有了后来众人齐心协力作战,而且是战无不胜,甚至有时他们不惜个人生命赢取团队的胜利。而我们到今天却仍有一些企业不明白这个道理,总是抱怨自己企业的中高层领导以前看见像一条条龙,怎么在企业呆了几年感觉像是一条条虫了。我们再回头看那些做得大得的企业,治理结构绝对较为先进的,远得是我们的晋商,近得是蒙牛这样的企业,有了良好的治理结构,销售业绩的神话不是偶然的,是必然的。
3、 团队中只能有一个声音
在舒城一战中,赵二虎眼看着自己子弟兵就要拼光了,情急之中冲着庞青云大喊让派人赶紧增援,庞青云冲着赵二虎大声回应:“战场上只有一个指挥者。”这句话无疑给我们很多企业深刻地教训。很多时候,很多场合下,企业中由于事务繁多,环节繁锁,大家在完成一个工作的过程中,不知道该听谁的,而这时却又很少有人站出来大喊“商战中只有一个指挥者”,不管我们个人能力有多强,不管我们的团队战斗力有多强,大家协同作战时,只能听从一个指挥者的指令,否则企业是能人越多,思想越多,能征善战的团队越多,越不会打大战,因为越能者他们所形成的分力破坏比合力形成的优势要大几百倍或几千倍。
4、 业绩是争取条件最重的砝码
庞青云、赵二虎、姜午阳兄弟三人带着108人投奔狄公时,首先遭来几个官员的一顿耻笑,但三人能够忍辱负重,随着用自己的子弟兵赢得一场又一场的战斗胜利,也赢得了众官员的刮目相看,信任也随之增加,兵力由原来的800人增至一个营,后又到四个营……,这一切不是开始就有的,是通过他们三人的努力争取来的。一个企业也好,一个人也好,要想赢得政府对企业的大力支持,或一个人要想得到企业的认可,业绩是最主要的通行证,只有企业纳税额上升到一定数额时,政府才会关注你,你也才能进入政府的视野,政府为了扩大自己的收入,他就会加大在企业身上的投资。
5、 激励的杠杆作用
舒城一战中,为了给弓箭手赢取攻击时间,需要100多人当炮灰冲在前边堵枪眼。庞青云的作战计划出来后,赵二虎问有谁愿意去,片该后,只有姜午阳一人站起来,因为他是纳了投名状的,而其它人都不啃气,见状赵二虎又说:“有安家费,死了的得二份,活着的得三份!”这时士兵们纷纷请缨,很快敢死队就建立起来了,在舒城一战中发挥了不可估的作用。我们现实中有很多企业,缺得不是计划,而是执行,往往计划描绘的像龙种,种出来后发现有点像跳蚤。很多企业不总结,认为是计划出了问题,却没人思考是执行中激励系统出了问题,没有合理运用激励的杠杆作用。员工是人不是神,他们需要精神激励,更需要物质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