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像摄影中,裁剪是很重要的一环。可能是为了进行二次构图,对构图进行优化;也可能是为了满足实际应用需求,许多人都有对人像摄影作品进行裁剪的经历。
比如说,很多社交网站需要把头像裁成 1:1 的比例;而微信文章的封面图,要把图片裁成 16:9 的比例。
以微信的封面图为例,技巧君对原始图片进行了如下的裁剪:
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裁剪方法?这样的裁剪有什么好处?在裁剪时,有哪些值得参考的规律与原则?
今天要为您讲解的,正是裁剪人像的一些*重要也*基本的原则,让您从今往后都能轻松地获取*佳裁剪效果,不要错过哦!
1. “取景框裁剪”优先
任何形式的后期裁剪,都会导致画面信息的丢失;裁剪的比例越大,对画质的影响也就越严重。
比方说,你拍了一张半身照,却在拍完后不满意,想把脸部放大。通过后期裁剪的方法你可以做到这一点,但画质却会出现明显的降低:
后期裁剪会导致画质下降
不要太依赖后期裁剪。正确的做法是,在拍摄时就做好“取景框裁剪”——也就是不断调整拍摄距离或焦距,通过改变取景框位置来实现对画面构图的调整。
以上图为例,如果你想让脸的比例大一些,可以靠近一些再拍。这种“取景框裁剪”完全不会影响画质,只需要你前期多花点时间,多下点工夫而已。
2. 半身照:减轻“切断”感
半身照从某种程度上说,可以视为全身照裁剪后的结果,等于用取景框下边缘把画面“切断”。
如果“切断”的位置在人体不同部位的“分界线”上,如脚踝、膝盖、手腕、手肘处,就会有强烈的“切断”感,没有延伸的趋势,看着不太舒服:
而如果“切断”位置在肢体、躯干的中部,因为看不到“分界线”,肢体、躯干有继续延伸的趋势,看着更舒服一些:
3. 大头照:发际线
在拍大头照时,需要注意的是发际线。一般来说,照片中*好包含发际线。
如果照片中不包含发际线,额头会有向上延伸的趋势,会让观众觉得“额头好大”:
当然,这种说法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