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上面提出的问题,谈谈其产生的原因。
行家看卷,力巴看片。这是彩扩行业很流行的一句话。可见胶卷冲的好坏,对照片最后的加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第一种情况,问题的主要原因出在显影药水上。产生的原因:1)显影药水实际温度与机器显示温度偏离过大;2)显影药水循环不好3)长期显影药水补充不足或偏大4)显影药水存在轻度污染!
在没有条件做冲卷试条的店家,可以通过与标准底片比对的方法,比对底片边缘色罩的标识来做大致薄厚的认定;这里,我建议采用比对柯达的底片来确定,原因是柯达底片的比对,特征明显,肉眼容易识别!富士底片对药水的宽容度很高,肉眼不容易发现问题。
底片冲洗的薄厚对后期照片的加工非常重要。由于底片冲薄,有些色彩在底片上没有还原,底片上没有的东西,在扩印时,照片上是万万不会出现的。这样冲薄的底片只能加工出色彩平平的照片!对于冲厚的底片,在加工照片时,会向偏品的方向发展。扩印时,可以通过键盘上操作来纠正。相对来讲,认可底片冲厚也不能冲薄!
当然无论是底片的冲薄与厚,都是对底片上色彩平衡的一种破坏!
牢记,底片冲洗的薄厚只与显影药水的状态有关。
对于前面提出的2、3、4的这几种情况,只与漂白和定影有关系。
产生的原因有这么几点:1)冲洗药水的温度不正确2)药水循环不好3)漂白药水从复使用次数太多,酸硷度不正确。4)长期药水补充量不足
彩色胶卷与黑白胶卷的显影作用机理很相似,黑白胶卷在显影后,暴光的卤化银通过显影生成金属银负像。然后通过定影,来将未暴光的卤化银去除,得到黑白的底片;彩色胶卷在通过显影后,既产生金属银的负像的同时,还产生彩色染料负像。定影的过程几乎和黑白胶卷的定影过程相同。问题是,定影无法将生成的金属银图象去除!必须在定影之前将金属银图象通过漂白,进行充分的化学还原反映。这样,彩色胶卷在通过定影工序时,只保留彩色染料负像;从C41工艺上面的工作过程来看,彩色胶片冲洗的不通透,除了定影药水的责任外,漂白药水也难逃其究!漂白药水的酸硷度,对所冲底片色罩的色泽有很大的影响,这无形中给后续高质量照片的加工带来难度!由于漂白、定影药水的问题,造成底片上金属银的残留,使你无论使用什么机器都不能加工出高质量的照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