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的质感包括着镜头感的虚实对比、以及光线带来的明暗、色彩差异等,许多人以为这些靠后期就能搞定,其实前期拍摄更重要。
什么是照片的质感?质感,是指画面的细节、层次。比如钢铁的坚硬,丝绸的柔软,纱巾的丝滑等,甚至是光影的明暗缝隙,都是质感的表现。质感的体现重在对比与过渡,通过控制快门、光圈,控制测光点,选择正确的时间、光位、机位拍摄,让画面有明暗、虚实、强弱、冷暖、大小的对比与过渡。可见,要实现照片的质感,可以靠后期锐化拉对比,但更要在前期上多下功夫。这才是提升画面质感的正确思路。下面介绍9个拍摄思路,帮助你提高作品的质感。1.关注细微的事物:比如玻璃上的雨珠......既增添了画面的细节,又反映了透明玻璃的存在。其他的拍摄方向也还有很多值得注意的细微事物,比如草叶上的露珠、阳光下的灰尘……这些都需要摄影师好好观察发现。
在镜头的虚幻效果下形成的光斑,除了填充画面空白的空间,也可以增添画面唯美的氛围。利用景深制造出虚实对比,可以让画面的层次感更加突出。
利用构图同样可以营造层次感,丰富的构图元素可以让画面增加细节且更加深刻。比如在拍摄水面时,通过低角度加入一些线条的引导,将视线贯穿画面,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纯亮或纯暗的照片,评价会趋向于干净、简洁。而光比大、曝光范围复杂的照片,层次则会更加丰富。要利用好这样的明暗关系,需要摄影师寻找好的拍摄时机。
借助光线照亮细节。逆光可以修饰出物体的轮廓,比如照亮鸟的羽毛。
跟前两点类似,是前面两点的综合。在大范围拍摄时,观察好光影效果,比如利用山体、云层的遮挡,让画面形成有趣的光影,应用光线填充画面。
不同的色彩给人的感觉不同,单纯的颜色走的是极简的路子,有冷暖颜色的对比才会给观者造成强烈的感觉,拍摄时需要留心那些有冷(蓝)暖(黄)对比的画面。在拍摄前期色温的设置也是至关重要的。
近距离拍摄主体,忽略无关事物,非常容易突出主体的细节和质感。通过镜头放大事物的局部,也能观察到平时肉眼难以观察的画面,传递出新鲜感。
慢门拍摄时利用脚架进行稳定,可以提升画面质量,动静的对比也能凸显事物的质感差异。比如用慢门表现流水的柔和,与坚硬的岩石形成强弱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