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光网 首页 > 影楼摄影 > 摄影教程 > 摄影过程的——8个核心点

摄影过程的——8个核心点

2020-10-15发布     转载自:公众号:摄无界     上传用户:转身1025

\

***摄影高手,不仅有

将现实在镜头下显影的能力,

还有诠释这个世界的能力。


  摄影家刘香成曾表示:要进入摄影的核心,就应该走出摄影。摄影只是一个工具,它能够把你的想法表达出来,但其内涵却不只体现在光影、构图等方面。摄影也可以说是一种思维过程。


一,形式感


“形式感是很重要的,即便

你声称自己多么不在乎形式感。

就像写文章都需要修辞一样,

哪怕看上去多么的随意,

也只是我们对语言驾驭得好而已。


我们必须得承认我们面对的问题,

基本上是一个形式的问题。”


\

第①线(首届“徐肖冰杯”全国摄影大展纪录类收藏作品,组照之一)  刘宇 摄


作为一种视觉表达媒介,摄影对于形式的追求显得格外顺理成章。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摄影不断借鉴着其他艺术门类的形式语言,也在借着技术的发展尝试寻找独有的表现形式。


中国人恰恰习惯了“文以载道”的思维方式,很多摄影人看重介质背后的意义甚于介质本身。不少摄影师在介绍自己的作品时滔滔不绝,能从一个画面演绎出诸多联想,生发出无限感慨,但却无法用拍摄来验证自己的表达,拍的没有说的好。

人们往往认为,对当下社会现象与现实变迁理解与认识的深度才是第①位的,而视觉形式可能就是第二位的、其次的。这种观点显然是偏颇的,而且只能显示出摄影能力本身的欠缺。


注重意义和逻辑,对摄影人来说很重要,因为对当下社会变迁的记录,很大程度上正是要注重事件、人物、场景、状态的意义和逻辑。但想到并不意味着做到,摄影需要从画面认识意义和逻辑,因此,形式弥足重要。


我们必须面对这么个事实:面对海量的照片,形式不理想的画面首先就可能被淘汰掉。



二,主题


“与时代建立起紧密联系的图片主题,

自然会获得更多关注。”


——第57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评委、

《新闻周刊》日文版图片总监片冈季子


\

信号(第57届荷赛年度图片)约翰·斯坦梅耶(John Stanmeyer) 摄


从记录瞬间的单一属性去考察摄影,似乎照片的主题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如果将其放在创作的范围内去考虑,所有画面背后隐藏的内容意义,其实都经过拍摄者的判断。


或许会有人觉得,只有新闻、纪实等类型的摄影才需要注意选题。但如果我们仔细想想,即便是对自己的摄影技艺有***的信心,只拍摄花花草草,那么,配合自己要应用的技巧拍什么形态的花更好,在什么样的光照条件下效果更突出……是不是也需要筛选呢?


选题,并不只是做个“拍什么”的决定,而是为预期的照片找好表达的“立意”,即我们要用图片来揭示的主旨、中心思想,即便是在纯艺术类的评选中,也会有意无意地对重大题材予以关注。这不仅包括热点新闻事件,还包括对生态问题、社会问题等或深入或巧妙的揭示。


三,细节


  “看起来很细节的东西,但能说明大问题。”


——新浪网“摄氏2014”年度

摄影师大典评委、摄影家刘香成


\

岜沙纪:1989-2014(新浪网“摄氏2014”年度摄影师大典纪实类提名摄影师作品)  旷惠民 摄


一名评委曾经这样描述评选流程:“总体评判决定初步入围,入围之后就是挑毛病”。挑毛病的过程,实际就是看照片细节是否经得起讨论和探究。而评委们考察的照片细节大致分两种,一是画面细节,二是内容细节。


内容细节则更多被隐藏在画面背后。很多摄影人在处理瞬间性的画面时过于心急,过于关注事件本身,只想着拍摄那一时刻的场景,却没有留给自己思考营造画面的空间。这只能算是机械化地按快门。


而讲究内容细节的摄影人却能快速反应整个环境与主体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拍摄角度、位置等的转换“营造”画面,融入更多细节。


对细节的兼顾***能直观展现出摄影人的敏锐观察和快速反应能力,因此,很多评委将对细节的琢磨提高到作品主体价值判断与作品真伪考察的高度上来,对细节的探究认真到苛刻的地步。


四,个人风格


“戴安·阿勃丝曾说,越个人化的东西,意义越普遍。我们每个人都有故事,都从一个独特的、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来。正是这种个人风格不仅使作品拥有了情绪,还体现出人类学的价值。


——2014三影堂摄影奖评委、美国圣迭戈州立大学艺术系教授阿瑟·奥尔曼(Arthur Ollman)


\

实验室(2014三影堂摄影奖资生堂摄影奖作品,组照之一) 刘张铂泷 摄

“艺术立于独诣,废于同能”,强调真正成熟的艺术创作在于包含独立的思考和个人化的风格。虽然大多数活动的参评者成千上万,但多局限于常规和热门的拍摄地点、拍摄对象、拍摄方式等,让评委们感到“千人一面”。勤于探索和思考,寻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才是避免趋同的好方法。


风格是走向成熟的表现。


摄影史上很多名家的作品***初并没有所谓的风格和流派,而是一种对摄影表现能力的直觉探索,当这种区别于众人的探索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并按照一种特征进行系统化的时候,风格便形成了,或是具有持续性关注的主题,或是具有特征的色彩处理、构图处理……


不管拍什么题材的照片,照片里都会有个人的感情,可能几张照片看不出来,但过了十几二十年,别人一看照片就知道作者是谁。


五,创意


“每一个精彩的创意,都是一滴浓缩的精华,背后可能是各种海量的准备和储备,哪里是几个粗糙潦草的PS动作就能完成的呢?”


——2014“伯奇杯”中国创意摄影展评委、摄影评论家李楠


\

进化(2014“伯奇杯”中国创意摄影展十佳创意摄影师作品,组照之一)  杨洋 摄


在摄影评论家李楠看来,摄影一直执于真实和想象两端,不断追求***。而追求想象的这一端正包含了很多摄影人对创新的孜孜以求。新内容、新呈现手法往往是抓住评委快速流转眼球的关键。


当大量的照片以几秒换一张的频率在屏幕上一一掠过,评委们在阅读这些不同的照片并进行筛选时难免疲劳,突然出现新鲜、特别的照片样式,会让人精神一振。从目前一些专业摄影评选中可以看出,对摄影语言和形式探索已成为摄影人的自觉行动。


摄影作品的生命力,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摄影者的创作思维和学习激情。必须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并将新知识、新理念运用在自己的拍摄中,创新才会在作品中有更深刻的体现。可以这样说,创新既是衡量摄影人对世界认知和包容的尺度,也是容纳百家所长获得的突破。


六,哲学观点


 “在这个‘全民摄影’的时代,摄影更需要哲学观点,好的摄影作品一定会‘不简单’!”

——第三届“徐肖冰杯”全国摄影大展评委、摄影家杨延康


\

启示(第三届“徐肖冰杯”全国摄影大展典藏作品,组照之一)  贺肖华 摄

摄影家刘香成曾表示:要进入摄影的核心,就应该走出摄影。摄影只是一个工具,它能够把你的想法表达出来,但其内涵却不只体现在光影、构图等方面。摄影也可以说是一种思维过程。


被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但要将通过镜头将影像定格在胶卷上,这一过程需要摄影人充当中介,不可避免地带上摄影人的主观色彩。任何人拍摄时,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体现在摄影作品当中。


摄影人不仅有将现实在镜头下显影的能力,还有诠释这个世界的能力。正是由于大家对世界有着不同的思考,画面传达出的情绪才显出千差万别。


例如,名胜景点的游乐景象在马丁·帕尔眼中有着消费主义的黑色幽默,繁华的街景在森山大道的相机中展现出阴郁的一面,日常的场景在鲍德里亚的镜头中就如他的哲学阐释那样“消失了主体和客体”……


\

我们或许可以说,摄影之“道”,就是摄影者的思想。一幅好的摄影作品应当成为思想的载体,通过方寸画幅表达出来。


当我们能够通过一幅摄影作品看出拍摄者的喜怒哀乐时,这幅作品显然是成功的。摄影器材、摄影技术或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过时,但掌握了摄影的思想就等于掌握了思考问题的方法,这种能力永远不会过时。


七,编辑


“好的图片编辑会‘入’在照片里,

把图片内在的东西挖出来,

将其中隐藏的宝藏献给读者。”


——“记忆2013·中国新闻摄影盛典”评委、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传播系副主任、副教授任悦


\

上帝给了我们一张沙发(“记忆2013·中国新闻摄影盛典”十佳摄影记者作品,组照之一)  杨抒怀 摄


对图片的编辑绝不是简单的挑几张照片拼凑起来,也不是同一景别的四季轮换,更不是屏风上的花鸟虫鱼……扎实的拍摄、细致的编排都是很重要的。


组照并不意味着越多越好,在数量的选取上要尽量精练结构,做好减法。从画面内容上看,要考虑到全景、中景、特写等,拍摄角度也要有所区分。


而在编排次序方面,图片故事的组照要注重线性结构,既要注意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也要从画面构成的角度考虑。


拍摄一张好照片,相当于创造了一个优美的词汇,或者说出一段精辟的句子,而一整组好照片或者一个专题,相当于把很多词汇和句子组成一个故事或一段思想。


八,呈现


 “精良的呈现效果是这些作品的显著特点,隐藏的亮点,有趣的构图,对瞬间的捕捉,表达出对摄影的热爱以及分享自己所看到的世界的渴望。”


 ——2015年索尼世界摄影奖评委主席山姆·巴尔齐莱(Sam Barzilay)


\

雪夜(2015年索尼世界摄影奖公开组旅游类一等奖作品)  雅森·格奥尔基(Yasen Georgiev) 摄


无论是数码照片还是手工放大的摄影作品,在参与评选时都要注意制作问题。前者主要指后期制作和可能涉及的输出环节,后者则要求严谨的制作工艺。


无论参评者是以纸质作品投稿,还是上传电子影像,都要完善***终的呈现效果。


有经验的摄影人都说,“三分拍摄,七分后期”,这个后期更多指的是照片制作环节,但也应该包括利用软件对参评照片进行色调、反差、图像格式、大小等调整。总而言之,就是参评照片要呈现什么效果,如何***体现拍摄意图。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本站用户上传发布,如有侵犯到您的相关权益,请点击《权利通知指引》,您可根据该指引发出权利通知书,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立即审核并处理。
网友评论
  • 梁先生
    28岁
    摄影师/儿童摄影师/写真摄影师
    1.2万-1.3万
    啊先生
    27岁
    数码总监/主管/修图师
    5千-8千+提
    迈先生
    33岁
    摄影师/写真摄影师
    1万-1.5万
    铭先生
    31岁
    写真摄影师/摄影师/古装摄影师
    8千-1.2万
    马先生
    29岁
    古装摄影师/摄影师/写真摄影师
    6千-8千+提
    肖先生
    26岁
    修图师
    3千-5千+提
    张先生
    34岁
    摄影师
    8千-1万+提
    阿先生
    30岁
    摄影师/写真摄影师
    5千-8千+提
专访蚂蚱修图工作室创始人
专访蚂蚱修图工作室创始人
今天我们的采访对象是修图师蚂蚱,实名尚玉超。山东德州人,现定居于山东烟台…
专访摄影师陈灏
专访摄影师陈灏
二字开头的年纪,有人拼尽全力追赶梦想,也有的人数着日子整天浑浑噩噩…
专访古风摄影师玄清梓
专访古风摄影师玄清梓
我们爱古风,爱它的独特风情和韵味,爱它的文化底蕴和美学,更爱它经典…
专访修图师火山
专访修图师火山
提起修图师,大多数人脑海中可能浮现的是埋头苦苦修图的男性修图师…
专访摄影技术总监徐东
专访摄影技术总监徐东
徐东老师身上有一种神秘的叙事:浪漫与理智并存,来回切换,游刃有余…
专访摄影师陈曦
专访摄影师陈曦
你能够坚持做一件事情多久?三分钟,三天,三个月,还是三年…
专访摄影师阿淼
专访摄影师阿淼
9年的从业经验,足以改变一个人一生的轨迹!无意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阿淼老师…
专访夏天映像团队
专访夏天映像团队
长大后的我们总是怀念着童年,童年的棒冰、童年的秋千以及那时候的奇思妙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