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拍孩子,这真是我***拿手的,从***初的相机,到现在的手机。拍了5年,也算是驾轻就熟了,当然,旅行囡是居功至伟。
有个女儿,还真是挺好的。
没事练练手,照片要是拍得好看,还特有成就感:基因怎么那么优异呢!
不过话说回来,对于用手机拍孩子,一开始,我是拒绝的。因为孩子好动,用手机拍,没了硬件加持,要想出彩,真是比相机要难上几个级别。烦心的事儿够多,想想就别难为自己了。不过,手机毕竟是方便,拍着拍着,自我要求标准也随之不断降低。图个省心省事,慢慢的,手机拍娃这件事儿,也不再那么畏难。你们想聊聊,那便聊聊吧。如果觉得有兴趣,等我七月的后期课开完了。
再来一期拍人的,也可以安排上。
扬长避短
手机拍照的***大短板在哪?光线好,赛单反;光线差,水墨画。那么:1.如果光线不好,***好拍静不拍动。孩子太疯?ta总有冷静下来的时候,别硬着头皮上,拍完再删,不累吗?
2.拍人像,虚化必不可少,手机的虚化的确假,但是,运用得当了,有时也能糊弄事儿,毕竟,还是不懂行的人比较多,是这么个理儿吧。
在场景的选择上,***好让娃处于比较适中的位置,太近了,有虚化没背景,太远了,有背景没虚化,掌握好那个度,还得多琢磨。
3.该变焦就变焦,2X拍人像比1X好,这个我以前强调过很多遍了。什么是光学变焦,什么是数码变焦,之前的文章也讲清楚了。我只能说,拍人的时候,1X或者广角用的很少,长焦拍人,照片更饱满。
4.该后期后期,画质不够后期来凑,拍人的时候,这点更重要。论画质、论色彩、论虚化,手机和相机真是没得比,虐成渣渣那种,利用后期弯道超车,才是正途。
你说,有时我拍的孩子,直出就特可爱。拜托,我说的是概率问题,守株待兔的故事,都听过吧?
情绪引导
其实无论是不是拍孩子,只要拍活物,都要有情绪引导。你不投入感情,凭什么让模特投入?所以,我拍旅行囡的时候,总要化身“话痨”的。
但是,拿捏的度还是很关键的,没有情绪,调动不出氛围,可孩子真high了,手机估计也会疯。
所以,这个引导,是要来“文”的、就像我之前推送所讲的。我通常会根据场景、配合焦段来给孩子指定线路。能看别处,就不看镜头。
儿童视角
通过成人的视角去拍孩子,多半拍不好。因为你的高度决定你的视野,但孩子的身高,却适应不了你的视野。所以,***基本的,90%以上的场景,拍孩子的时候,你应该蹲下。就像昨天说的,没有人喜欢看一个矬子,哪怕TA是个孩子。
当然,因为视角的问题拍得矮,和故意俯拍,还是两个概念的。
有时迫于场景的客观限制,或者就是为了达到某种拍摄效果。大头照,也可以偶尔为之。
多用前景
这个是老生常谈了。拍风景,我告诉你要用前景,拍建筑,我告诉你要用前景。拍孩子,我还告诉你,要用前景。真不是我没创意。而是这个方法,的确太好用。
场景乱,用前景遮挡。
没景深,用前景营造。刚才说了,手机的客观情况,让我们绝大多数时间里,拍不出更为的立体的人像。那前景,就是***后一根“救命稻草”。
无论重复多少遍,它都是一条好用又必用的技巧。
光线制胜
光线,是照片的加分项。顺光、逆光、眩光。
当然,我也会在没有光线刻画的情况下,给孩子拍照,但我不太会将这些照片发到朋友圈。
那种照片,只关记录,无关艺术。发出来,掉价儿。如果,你想拍孩子,又想发朋友圈,顺带骗很多的赞。那么,一定要在照片里加上光线。
随意不随便
***后,要说的,是一个误区。很多人拍人像,尤其是拍娃,总是主观意识太浓。自家的娃,自己肯定喜欢。长相分数无论如何,但在自家人眼里,都是全楼***靓的崽。所以,拍照片或者选照片的时候,评判的第①要素不是拍得怎么样,而是孩子可爱不可爱。这也是我较少在佳作推荐或者编读往来里面点评孩子照片的原因所在。大家在拍孩子的时候,心中充满了爱。孩子,都是好孩子。可是,拍得,就太一言难尽了。所以,你让我怎么评?
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
当你满足于孩子的可爱的时候。内心的声音是:“我家孩子怎么拍都漂亮,随便一拍都那么漂亮!”
比如这张照片,构图真的一般,但我就是觉得,怎么那么好看~
于是,当你把关注点放在非摄影环节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我说,拍孩子时,要随意一点。放松之下,才会有更好的照片。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说,过度的控制,反而会限制TA们的表现力,照片不会太好看。但是,随意,千万别随便。必要的手法、角度、用光、后期,上面都说了,该招呼就招呼。
孩子放飞自我,你不能。
否则,照片,可就真拍“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