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载于公众号:外滩TheBund(ID:the-Bund)
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
“新疆是***酷、***时尚的
我想把这点传达出去”
马海伦
海伦不喜欢贴标签,但她同意我先往她身上贴几张:90后、海归、摄影师,还没毕业就提名过IPA国际摄影奖、给美国一线杂志拍大片、明明可以在海外收获名利却逃回了家乡......
很多人对***后一个故事感兴趣。她轻描淡写,“因为我搞不懂他们眼中的高级是什么,所以就回来了。”
海伦逃往的地方,她的故乡,新疆乌鲁木齐,是她心里***高级的地方。但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想。
为了扭转这个印象,她从2018年开始,把镜头对准新疆、对准新疆的人,试图讲述一个全新的新疆故事。
《哈萨克女孩》系列,2019
《家乡》系列,2018
《新疆时尚指南》系列,2020
***近,海伦的新展览“乌鲁克林”谢幕。5天,每天拍摄30人,不分年龄、民族和性别,她对来客只有一个要求,“你热爱乌鲁木齐”。
不论生活是何种样貌,她们都充满仪式感地梳妆打扮,身上的艾德莱斯绸比彩虹更绚烂;音乐人、设计师走遍地球,***后回到这片热土,以家乡为主题进行创作;还有年轻人想走出去,但他们一定会回来......
“新疆是***酷、***时尚的,新疆一点也不土,”海伦说。
01
生命力
工作日的下午,富民路依旧熙熙攘攘。这是上海***时髦的一条街,买手店、中古店、网红餐厅、咖啡店、酒吧以及打扮入时的年轻人构成了它的时髦。
海伦是其中一员,又不是。
我一眼认出了她:黑色吊带背心,宽松牛仔裤和运动鞋,手臂有好几处纹身。当然,***能判断出她身份的,还是和周围女孩迥异的肤色,比流行的健康小麦色还要再深几分。是一种粗砺,也是一种肉眼可见的生命力。
这样蓬勃的生命力彰显在她的摄影作品里。
海伦的作品,在香港双人展
我们从***近的“乌鲁克林”谈起。她用5天的时间拍了150个在乌鲁木齐生活的人:几十年前来援疆的老奶奶、出演过《新西游记》的退休演员、从石河子过来工作的公务员、想当网红的年轻男孩、刚出生的宝宝、把新疆特色和现代服装结合在一起的服装设计师......
各行各业,不同民族,不同年纪的人,抱着不同的心情站在了海伦的相机前。
摄影是海伦自我表达的方式,但这一次她放弃了自己的声音,把话语权交给被拍摄者,让他们主导自己的故事。
麦斯,《乌鲁克林》系列,2021
海伦回忆起项目中印象特别深刻的女孩,10岁的夏合,她和她妈妈都非常漂亮。但让人难以忘记的,不是美貌,而是她们的生命力,一种由内心散发出的快乐和积极,一种对生活的追求——即便她们的家的生意倒闭了,只能在美术馆附近摆摊。
“我喜欢蜜雪冰城”,夏合告诉海伦。她的快乐很纯粹,像天上的鸟向着云飞。
夏合《乌鲁克林》系列,2021
这样的鸟儿占据了海伦大多数作品,“不只是乌鲁木齐,哪怕是山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生活艰苦的不得了,大家要早上六点起来放羊,但阿姨们还是会戴着自己***漂亮的头巾和首饰,涂上亮晶晶的指甲油。”
小时候只知道艳羡美丽,长大之后,海伦才意识到这样美的背后,是对生活的热爱、是无穷无尽生命力的迸发。
她始终记得自己念小学时写的句子,“比彩虹更绚烂的颜色是艾德莱斯绸”,被语文老师圈出来作为好词好句。
诞生在沙漠和戈壁之中的艾德莱斯绸,诞生在单一色彩之地的艾德莱斯绸,却热烈得像火——它为什么是新疆女性***爱穿的衣服,因为她们的精神如此契合,如此朝气蓬勃。
谭娟《乌鲁克林》系列,2021
身着艾德莱斯绸制成的裙子
02
高级时尚
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催生的,是新疆人对时尚如饥似渴的追求。
多数人不会把新疆和时尚画上等号,但海伦觉得,这是新疆***重要、也***显著的标签之一,“新疆处处是时尚,简直难以避开。”
2018年,海伦带着一大箱奢侈品成衣从纽约回到新疆,给美国《时尚》杂志拍大片。她和家人开着车,以公路旅行的方式出发,一路走一路拍,不拘泥素材。
所有的衣服都是海伦自己选的,她觉得上头的设计与新疆服饰接近,适合“家乡”这个主题。没料到在南疆遇到一位阿姨,海伦让她随便选件衣服,她看上看下,摸了摸Miu Miu的大衣,***后说,“你的衣服都不好看,我能不能穿我自己的裙子?”
《家乡》系列,2018
这种溢于言表的“嫌弃”,在整个过程中多次发生,***后直接影响了海伦的职业选择。
“我觉得特别好笑,我没有跟她讲这是什么牌子,她也没有兴趣,她就是把衣服看作衣服。我觉得这是我们很缺少的一种品质,她的时尚没有局限、也没有规则,她不需要追随别人定义的时尚,她要时尚为她服务。”
《家乡》系列,2018
什么是时尚,什么是高级,很长时间海伦都被这个问题所困扰。她在美国拍过很多时尚大片,但她依然困惑:高级是指这件衣服很贵吗?模特的时薪很贵吗?这种材质很贵吗?如果高级只是代表贵,那“高级”真是太吓人了。
昂贵的高级时尚离新疆很远,“但我知道什么是时尚,时尚就是新疆人出门的仪式感。”
海伦的第①个时尚icon,是她的邻居阿姨,“每次她出门,穿的裙子都是blingbling的;手上戴很多镯子,走起路来环佩叮当;她身上的香水是***好闻的,妆是***动人的。”
维族阿姨的闪亮裙子、头巾、手镯,大爷大叔的花帽、马甲,它们鲜艳的配色极具地域性,不受任何潮流趋势影响,不追求相同也不强求与众不同。在海伦眼里,“那是一种原生的、对美和生活的热爱,是时尚本来的样子。”
《新疆时尚指南》系列,2020
去年,她拍摄了一组《新疆时尚指南》。通过现代的拍摄手法,重塑了一群她记忆中的新疆时尚元素:指甲花、金发、连眉、花帽、丝巾......
也是这一年,海伦在上海参与了一场分享会。有名听众说她拍的新疆很“土酷”,海伦反问他,“你看我的作品会不会想到Gucci?”
听众点点了头,海伦说,“那你看Gucci走秀时,你会觉得那是土酷吗?现在很多奢侈品的灵感来源都是全世界不同的少数民族文化和传统,它们把衣服穿在漂亮的模特身上,标得价格很贵,被定义为高级。我把这些元素带回它们的老家,却被认为是土酷,我觉得这个想法本身很有意思。”
《新疆时尚指南》系列,2020
在全民都在审视时尚审视美的时代,海伦希望能把新疆的高级时尚传播出去。它的高级不在于价格、不在于受多少人模仿,而在于“真正去穿衣服,而不是被衣服穿” 。
03
国际化
这次的项目为何叫“乌鲁克林”?海伦把手肘撑在沙发的靠背上,找了一个更舒服的姿势。
“我在纽约布鲁克林住了8年,时间越久我就觉得它和乌鲁木齐有很多相似之处。不同民族的人共同生活,各式各样的文化在这里融合、碰撞、生长,以至于人们的审美能够打破常规,每一种不同的可能都有被认可、被接受的机会。”
海伦很年轻,有的东西只有年轻人才能做。
《新疆时尚指南》系列,2020
“以前大家想到新疆的时候,都想到的是百度图片里的照片。黄土山、好多牛、马,一个满脸皱纹的老爷爷带着小花帽,我去美国,他们就默认新疆是这样的。但其实我们有很多像布鲁克林一样的年轻人街区,有非常丰富的街头文化,hio-hop、说唱、街舞......很多东西都是国际化的。但其他人都不知道,甚至新疆年轻人自己都意识不到自己的有多酷。我们一定要打破中间的隔阂。”
小时候,海伦在地理课上学过一个知识点,新疆是“亚心”。它地处亚洲中心,连接亚洲和欧洲,自古以来就是文化交流的桥梁。彼时不觉,逐渐成长、去了不同的地方,才意识到新疆的文化潜力是巨大的。
“维族阿姨们的花裙子和大首饰,我去墨西哥的时候发现墨西哥的阿姨也这么穿,而且大家长得都有点相似;我看印度的电影,发现他们的婚礼和新疆很像;还有俄罗斯,我把自己拍的新疆照片发在INS上,很多俄罗斯人留言说,我们这边也是这样的;还有哈萨克族的牛仔,和西部牛仔的区别在哪里?”
《哈萨克牛仔》系列,2019年
这样国际化的美学定义,海伦不只想传达出去,也想传达给新疆的年轻人。她还记得第①次在乌鲁木齐高台艺术中心办展时,遇到过一个年轻的新疆女孩,“看到你的照片,我第①次感受到从小到大觉得土的东西,其实那个不是土,是我们的文化,只有自己包容了才能真的自信起来。”
当然,也不是没遇到不好的声音。作为汉族人,她偶尔会被指责,“你不是维吾尔族人,你没有立场/你不懂新疆文化。”
按照当地的说法,海伦属于“疆二代”。海伦外祖那一辈,十七八岁从山西来援疆,他们爱上了这个地方,于此生儿育女,再也没有离开。家族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而海伦家正是从山西那棵大树上折下的一支,种在了新疆,深深扎根。
海伦童年
海伦说,“我觉得为什么我对新疆的感情这么深,根源在它是我爷爷奶奶奉献一生的地方。我小时候一直以为我爷爷在吹牛,说他坐着大卡车、骑毛驴、***后被直升飞机接到乌鲁木齐建银行。直到他在2018年去世,我参加他的追悼会,我听到别人说他的故事,我才意识到这种感情不只是因为喜欢。还有祖辈、父辈在血脉里传承下来的梦想和热情。”
也因此,她不觉得自己的创作仅仅是民族性的,更多的是对新疆人集体记忆的展现,是一种美学的记录。如同这次她对参加“乌鲁克林”的要求:热爱乌鲁木齐。不论你是哪里人,是哪个民族,只要你热爱这片土地,你就是乌鲁木齐人。
04
新疆没那么远
在鲁迅的很多小说中,都存在“出走-返乡-再出走”的循环模式。百年之后,这个模式在今天的新疆同样反复出现。如果说夏合是尚未开始寻求出走的孩子,大多数在“乌鲁克林”项目中走进海伦镜头里的,是已经完成出走和出走-返乡的游子。
“乌鲁克林”项目进行到第三天的时候,来了一个新疆的本土音乐人,叫凯撒。他参加过青歌赛、梦想中国各种比赛,办过巡回演出,***后他还是回到了新疆。
凯撒 《乌鲁克林》系列,2021
还有一个叫买买吐逊的服装设计师。出国学习7年之后回到了新疆,做男士西装定制,希望自己可以弥补新疆西装定制市场的空缺。
买买吐逊 《乌鲁克林》系列,2021
海伦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
毕业之后,海伦定居在上海,但一年有差不多一半的时间都在新疆。从留学算起,她离开家乡超过10年,一度快乐赛神仙,回家反而像个游客。但时间越久越觉得家乡与自己之间有一根长长的线,她像风筝,想怎么飞就怎么飞,但线始终在那里。
寻找家园是人类终极的宿命,“走是很多年轻人的选择,离开是***容易的,留下的反而是想把事情做好的人。梦想让他们出走,梦想又让他们返乡。”
在海伦的右手小臂上,纹着一列数字“0991”——乌鲁木齐的区号。随着年岁的增长,故乡对她的牵引越来越强。我们见面时,她才刚从吐鲁番回来,现在她又打算过去看看,“想多记录一些东西,老的、年轻的,想拍下新疆的未来。”
海伦已经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从上海飞乌鲁木齐要五六个小时,一整天都风尘仆仆,多跑几趟就有点吃不消。但她又强调,“新疆其实没那么‘远’”。
她说的“远”,不是物理距离,而是心灵的距离。彼此生活风貌不一样、穿的衣服不一样,但在情感上、思想上、对美的追求上,新疆人和我们都是一样的。
“要打破刻板印象,”海伦笑着说,“新疆人真的不骑马上学,现在牧区都骑摩托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