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光网 首页 > 影楼资讯 > 热点资讯 > 那么问题来了:不拍糖水片,应该拍什么?

那么问题来了:不拍糖水片,应该拍什么?

2021-07-13发布     转载自:公众号:原画册     上传用户:十二呀

本文授权转载于公众号:原画册
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

 

  在《拍「糖水片」真的没前途吗?》一文中,我们讨论了「什么是糖水片?」「糖水片是基础和必经之路吗?」「摄影有高低之分吗?」等问题。

 

  下面的内容,主要给「不喜欢糖水片但不知道拍什么」「除了糖水片不知道还能拍什么所以不得不继续拍糖水片」这类朋友一些解决方案。

 

《拍「糖水片」真的没前途吗?》粉丝留言

 

  这里重复,本文对「糖水片」的定义偏中性,并非刻意贴标签,定义为「甜腻而僵硬,不加思考就能懂」这类照片。文章目的在于帮助不满足于拍这类照片的创作者找到解决方案。所以玻璃心请勿太敏感,以免划伤他人。

 

  01.

  不拍甜,

  那就拍苦吗?

 

  厌倦「糖水片」的创作者,下意识会去找它的「反义词」。***直接的想法便是:糖水片甜,那我就去拍苦嘛!

 

  大概就是,从城市风光变成老少边穷,从妙龄少女变成沧桑老者,从轻松愉悦变成苦大仇深。

 


图自百度图片搜索

 

  又或者是,因为「糖水片」清晰稳定,那我就拍含糊失焦;因为「糖水片」喜欢视觉快感,那我就舍弃漂亮;因为「糖水片」一看就懂,那我就故弄玄虚。

 

图自百度图片搜索

 

  人们不知道如何归类这种「苦片」,就有人描述它为「艺术摄影」。由于它们的效果实在不怎么样,也因此给很多人「艺术摄影=苦大仇深+故弄玄虚+抛弃形式美」的刻板印象。部分爱好者,在糖水和苦大仇深之间切换了一轮后,一部分人回到了糖水,并以经验者的身份大骂所谓「艺术摄影」都是让普通人误入歧途的元凶。

 

 

  其实,很多进阶阶段摄影爱好者的纠结,卡在了「甜」与「苦」的二元对立上,而这更像是一场不在点子上的争论。而我们要看到问题的本质——

 

你厌倦的不是糖水片的「甜」而是「僵硬」,

你要改善的是僵硬带来的疲劳和直白带来的无聊,

而不是为了舍弃而刻意舍弃。

 

  为了舍弃而舍弃,经常会让画面变得不真诚,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进阶阶段的创作者。

 


  问题来了,该如何突破?

 

  02.

  艺术摄影:一个好老师

 

  我的结论还是——

 

  不拍糖水照,那跟「艺术摄影」学。

 

  这是个并不复杂的建议,但可能又要做一些「词义」的解释才能说得更清楚。

 

  首先,这里说的艺术摄影不是许多爱好者刻板印象中定义的「艺术摄影」,即很多人理解的「艺术摄影=苦大仇深+故弄玄虚+抛弃形式美」这种。而是指「以艺术表达为目的的摄影」。关于这点,可以看看赵刚所著《摄影美学简史》中这段话:

 

  “一般而言,摄影可以粗略地分为实用摄影、艺术摄影两大类。实用摄影指以某种实际用途为目的的摄影,例如以信息传播为主要目的的新闻摄影,以促进商品销售为目的的商业摄影、以记录可蹙额研究为目的的科技摄影(还可以细分为天文摄影、显微摄影等许多门类),等等。艺术摄影则以艺术表达为目的,这时候,摄影是一种类似于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的艺术媒介。”

 

  且,再补充一点。如果你是路人甲不小心点进来看到了这里,可能也要提醒:艺术摄影更不是影楼人像「艺术照」。那其实是「商业摄影」,大概比日常拍照更有仪式感,显得更「专业」「硬照」「画意」,满足了普通人对艺术的想象,所以商家用了「艺术」这个词。

 

此「艺术照」非「艺术摄影」

 

  回到讨论的主线上来。简单来说,艺术摄影大概就是你在摄影史、艺术画廊、影像博物馆、艺术画册、艺术杂志、艺术网站中看到的那些作品。

 

 


艺术摄影更多出现在展厅、画册、艺术网站

 

  为什么在「糖水片」之外,建议以艺术摄影作为对标呢,因为——

 

艺术摄影可以看作一个

广谱的创作示范

 

  例如,在形式光谱上它可以有「突出主体」「结构稳定」「端庄优雅」,也有许多「破碎」「随机」「不稳定」的形式:

 

© Paul Hart,《Farmed》. 形式稳定

 

© 若林勇人,《草地盛宴》,抛弃了「突出主体」

 

  在情绪光谱上,可以是「热情」「浓厚」的,也可以是「冷面」「朴实」的:

 


© 尾仲浩二,《东京糖果盒》,「浓厚」「热情」的东京

 

© 伊丹豪,《Photocopy》,「冷静」的东京

 

© 伊奈英次,《Cover》,「冷面」的东京

 

  在技术面向,可以是「严肃」「精密」「高超」,也可以是「日常快照」的,也可以加入「二次创作」等新技法。

 

© Candida Hofer,剧院系列,杜塞尔多夫学派以精湛的技术著称

 

© 威廉·埃格尔斯顿,快照

 

©石桥英之,《Presage》. 用他人的照片进行二次创作的作品

 

  一句大俗话就是:艺术摄影可以让你视野更开阔。

 

  03.

  与其艰深晦涩,

  不如多元宽广

 

  很多人觉得,「艺术摄影」很难的样子,普通爱好着也用得着?合着我一个爱好者图个乐子还要去研究哲学?我还要背个大画幅去悲天悯人?结论是——

 

要学的是「多元」的一面,

而非只是「深奥」的一面。

 

  诚然,艺术摄影包含了很多深奥抽象晦涩的作品,但「多元」也包括了「下放」「简化」「回归」「日常」,例如它更可以是——

 

  日常的。例如只是一个在回家路上的类「田野调查」:

 

© Stephen Gill,《A book of Field Studies》,回家的人们

 

  也可以是低技的,甚至可以是一个用普通器材只花10分钟,记录母亲剥洋葱的过程就算完成的项目:

 

© 题府基之,《Holy Onion》

 

  可以是朴素的,不必跋山涉水寻找奇观或是绞尽脑汁构建趣味点,也没有等待黄金时段奇异光纤,只是在武侯记录郊外无名的风景:

 

© 田村彰英,《Afternoon》

 

  甚至可以是即兴的,因为「快照」的随性也可以成为一种艺术表达。

 

©史蒂芬·肖尔,《美国表面》

 

  从这个角度来说,艺术摄影的多元带来的一部分可能性,反而让人更好上手了,很多表达,可以「低技实现」的。甚至可以说

 

  艺术摄影对「低技」的包容性要强于实用摄影

 

  因为在当代语境下,一切服务于表达的途径,都可以成立。

 

  04.

  跟「艺术摄影」学习,难么?

 

  如果只是为了在「糖水片」长长见识片段尝试,不难。如果要完整实践,并有作品,难。

 

  从学习层面入手,这里想把「难」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技术实现层面,一个是图像语言层面。我先粗略画个坐标系:

 

©KKM

 

   我们可以看出实用摄影作品因为具有确切的功能性,所以图像语言都偏通俗,大伙儿一看都懂,所以分布比较偏左;糖水片更偏「容易读懂」,所以更偏左;艺术摄影语言更多,分布更广。以及可以看到经常杠起来的现象:如「糖水片」可能比艺术摄影技术上更难实现,艺术摄影也可能比商业实用摄影更「直白」……

 

  所以这也再次说明:不是打好糖水照基础「再去」学习艺术摄影,而取决于你的价值观在这个坐标系中覆盖了多少。

 

商业摄影,从技术实现难度来说,它难于许多艺术摄影

 

   似乎在中国的基础教育背景下,大家更自然会沿Y轴去突破「技术实现」层面,而非沿X轴去突破「图像语言」层面。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人用去到更远的奇特自然奇观,用更复杂的后期技巧,更精致的服化道灯光等来突破困境(这里不是说技术不重要,相反在职业的实用摄影中相当重要),而不是从「想法」「动机」「拍摄对象」「突画面结构」「表达逻辑」等层面出发来改变创作。

 

  所以,「不拍糖水片,那应该拍什么?」,如果要在坐标系中描述的话——

 

以艺术摄影作为参考,

沿着X轴方向探索的新的图像语言

 

  你是技术不敏感的,无暇钻研技术的人,那么就在I,VI区域创作,虽然有局限但也会乐在其中;你是技术敏感又乐于钻研的人,也许可以cover全部区域,创作会更自由。总之,攻克糖水片的思维关键在于「横向」发展,而非在技术层面「技术精钻」。

 

  为什么建议以艺术摄影作为参考?因为「以艺术表达为目的」的图像语言面相,真的比「以实际用途为目的」宽得多。关于审美光谱宽窄,可以在《为什么有的照片你「看不懂」?》《如何与「看不懂」的照片和平相处》文章中回顾。

 

  05.

  所以我要「搞艺术」吗?

 

  还有个问题,你满心欢喜「拓展图像语言」,有可能得到的是这样的评价:

 

 

  首先我们要知道,上述评价就是大众(也包括职业的实用摄影向从业者),他们也是正是实用摄影的受众,他们的标准也是被实用摄影教化的。所以你遭到的非议只是因为许多人根本不知道「艺术摄影」评价标准,甚至都不知道「艺术摄影」的存在……而已。我当然也无法一两句话就告诉你这个标准,但建议以「艺术摄影」作为老师,并不代表一个人就要成为艺术家要「搞艺术」,所以要可以给不同的人一些建议:

 

  很在意大众评价的人

 

  如果自己很在意点赞,也很在意周围人的评价,那么可能你***终还是会在「实用摄影」范畴(I、II区域)实践,建议就是在图像语言中寻找「熟悉的陌生感」,或者对标一些雅俗共赏的艺术摄影师、横跨在商业和艺术领域的人,如这些:

 

©上田义彦


©Viviane Sassen

 

©张克纯
 

  而阅读涉猎区域则建议还是保持在全部区域(I-IV区域),这样也可以开拓视野,且跟上大众不断拓展的口味。上面的做法不会让你的作品难以被普通受众理解,但同时又能突破「糖水片」的禁锢。长此以往也许你会成长为视野开阔的商业/新闻/报道摄影师。

 

  不太在意大众评价的人

 

  你可以在自己技术能及的区域尝试实践,在你能理解的区域阅读。

 

  这不是阿Q精神,而是你允许自己有更多「试错空间」。你具备了勇气、批判精神和独立的创作思考。你也不是孤独的,目前中国大众的视觉审美经验在逐步拓宽,艺术摄影受众在逐步扩大。当然像原画册这样的社群也越来越多。

 

  这类人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可以很清楚指导自己不是商业摄影师,也不为报社和媒体服务,更没有宣传任务,完全没有理由去遵循实用摄影所定义的「正道」,而让摄影回归的基于自己的表达。

 

  有更高追求的人

 

  那么仅仅谈论「多元」「宽广」就不够了,而更多是基于广泛学习的「收敛」。你需要更系统深入地学习项目创作,你需要为自己的作品补充更多技术知识、人文哲学历史方面的修养。你的任何「离经叛道」都需要语境支撑,你的构思、策划、拍摄、输出、陈述以及整体创作脉络都需要更专业的支持。

 

  那么你应该在其中找到任何一个区域来深入实践,并用它实现自己的表达。

 

  做到这些,也许你就可以说自己在「搞艺术」了。

 

© Joel Sternfeld

 

  -

  总结

 

  总而言之,不拍糖水片,你可以

 

  -向「艺术摄影」学习;

  -攻克「糖水片」关键在于打破僵化的图像语言;

  -改变对「艺术摄影」的刻板认识,才能更好利用它学习;

  -可以学习艺术摄影中「开放」的可能性,而非「深奥」的一面;

  -向「艺术摄影」学习并非就是要成为艺术家,普通人也完全可以;

  -更「新」的摄影语言可能会让人不解;

  -「熟悉的陌生感」有利于在避免不解的过程中寻找突破;

  -无论何种目的都建议在全部光谱中涉猎阅读艺术摄影作品

  ……

 

  要讨论的问题还有很多,不可能一次性说完,以后我们接着帮助普通摄影爱好者「进入艺术」。

 

 

-END-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本站用户上传发布,如有侵犯到您的相关权益,请点击《权利通知指引》,您可根据该指引发出权利通知书,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立即审核并处理。
网友评论
发表
查看更多评论
  • 杨女士
    20岁
    化妆师/写真化妆师/化妆助理
    4千-7千
    梁女士
    23岁
    化妆师/儿童化妆师/写真化妆师
    4千-7千
    邵先生
    28岁
    摄影师/写真摄影师
    6千-8千
    李先生
    32岁
    摄影总监/主管/摄影师
    2万-2.5万
    朱女士
    26岁
    化妆师/写真化妆师/儿童化妆师
    9千-1.2万
    曾先生
    33岁
    摄影师/写真摄影师
    1万-1.2万+提
    杜先生
    30岁
    网络营销/活动策划/店长
    3千-5千+提
    阿先生
    38岁
    摄影总监/主管
    1.9万-2万+提
专访栖家儿童摄影创始人
专访栖家儿童摄影创始人
摄影的魅力,在于瞬间,在于真实,更重要的则是在于感悟…
专访修图师阿星
专访修图师阿星
你看到美轮美奂的杂志封面,但你能想象它和原图相差多远么…
专访儿童摄影师友十六
专访儿童摄影师友十六
跟小孩子相处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在多年的拍摄过程中,友十六遇到过…
专访修图师萧岚
专访修图师萧岚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事业究竟可以热爱到何种地步?修图师萧岚用一句话便能完整诠释…
专访人像摄影修图师杰子
专访人像摄影修图师杰子
做修图能坚持下去是最难的,有多少人已经下定决心,最终还是半途而废了…
专访摄影师王磊
专访摄影师王磊
你有想过梦想有多远吗?对于未来,我们有着各种各样的构想,也有着各式各样…
专访情订奇缘团队
专访情订奇缘团队
情订奇缘摄影团队,成立于97年,到现在已经20多年的一个综合型、大型影楼…
专访品尚修图工作室创始人
专访品尚修图工作室创始人
田兴国老师一直说他是一名草根修图师,没有闪亮的头衔,没有深厚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