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光网 首页 > 影楼资讯 > 热点资讯 > 经典相机 | 内置 Cds 测光的***台旁轴相机与***台单反相机

经典相机 | 内置 Cds 测光的***台旁轴相机与***台单反相机

2020-11-17发布     转载自:公众号:摄影世界     上传用户:心动小邵

文 ╳ 张一

图 ╳ 盛夏

 

  相机的测光系统对于今天的摄影者而言,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因为如今的相机全都内置了测光系统;陌生是因为大家对它习以为常,几乎没人去认真了解它。实际上, 测光系统也是随着相机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经典相机

  照相机刚刚出现的时候并没有测光表,那时的摄影师完全依靠经验和个人感觉来设定光圈、快门。后来慢慢有了大家所熟知的“阳光十六法则”,也出现了不同光线下的曝光参数表,还有厂家把这种表格贴(或印、刻)在相机背面。

 

  用户按照表格设定可以获得大致准确的曝光,而精确曝光仍然只有经验丰富的摄影师才能掌握。当时迫切需要一种能准确测量光线的强度装置,帮助用户确定光圈、快门值,以便准确曝光,测光表于是出现了。


经典相机

02 德国蔡司测光表

 

  ***初的测光表是外置式的(图02)。随着相机的发展,相机尺寸逐渐减小。将测光表放进照相机里的想法应运而生,于是产生了内置式测光表。早期的测光表体积比较大,很难放进体积同样很大的单反相机里,所以***早采用内置测光表的是旁轴相机(包括折叠式的皮腔相机)。

 

  同外置测光表一样,内置式测光表***早也是消光式测光表(Extinction meters)(图03)。这种测光表无需用电,体积也不大,它上面有个测光孔,还有个可移动的转盘或拨盘,上面有不同灰度的数字或字母,旁边有光圈、快门值。


经典相机

03 英国 Agifold 折叠相机的内置消光式测光表

 

  将测光孔对准要拍摄的物体,拨动转盘或拨盘,用眼睛观察数字或字母,在某个数字或字母处于即将看不见的临界状态时找出对应的曝光参数,按照参数设定就可以了。

 

  这种上百年前的测光表很多现在还能用,其准确度取决于每个人眼睛对光线的敏感度、观察角度等,这因人而异,所以误差比较大。

 

  随着技术发展,消光测光表逐渐被硒光电池测光表取代。硒光电池(Selenium)是一种见光可产生电流的光电转换元件,把它与电流计连接,表头的游针指示就可以在表头图标上读出不同光线下的不同曝光数值。

 

  硒光电池感光灵敏、不需要电源供电、成本低,从 1920 年代开始大量应用在相机上。图 04 就是内置了高森(Gossen)牌硒光电池测光表的柯达 Retinette 相机。


经典相机

04 内置了 Gossen 硒光测光表的德国造柯达 RetinetteIB 旁轴相机

 

  虽然硒光测光表有多种优点,但它也有很大缺陷,一是体积较大,二是非常容易老化,特别是光照时间越长误差率越大。

 

  随着 1950 年代半导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微型测光元件和与其配套的控制电路迅速发展起来,硒光电池逐步被体积更小、更精确的测光元件和曝光控制系统所取代,这就是硫化镉(Cds,Cadmium Sulfide Cells)测光技术,其工作原理是依靠外界供电对光产生敏感效应,使电阻值变化并带动电流表工作。

 

  从 1961 年开始,日本宾得(Pentax)等品牌相机先后推出了外接式硫化镉测光表,通常被放在机顶或者机身的右肩上(图 05)。


经典相机

05 顶部安装了外接式 Cds 测光表的日本宾得单反相机,外观十分霸气

 

  ***早将 Cds 测光表内置于机身内是日本 Taron 公司和美能达公司。前者推出了世界上***台内置 Cds 测光的旁轴相机 Taron Marquis,而后者则率先推出了首台内置 Cds 测光表的单反相机 Minolta SR-7。

 

世界上***台内置 Cds 测光表的旁轴相机 Taron Marquis 
 

  1963 年 2 月份的美国《大众摄影》(Popular Photography)杂志中(图5),介绍了世界上***台带有内置 Cds 测光的照相机(First Camera with Cds Cell), 即是日本 Taron 公司的 Marquis 旁轴相机(图06)。


经典相机
06 Taron 公司的 Marquis 旁轴相机测光系统介绍

 

  《日本相机变迁》(The Evolution of Japanese Camera)一书中记载,Taron Marquis ***次使用了机载 Cds 技术;在被誉为“古典相机收藏圣经”的 McKeown's Price Guideto Antique and Classic Cameras(2001-2002)一书中, 同样称生产于1962 年的 Taron Marquis,是世界上***台内置 Cds 测光的 35mm 相机。

 

  Taron 公司的英文名称与以生产镜头而著称的 Tamron(腾龙)公司英文名称仅差一个字母,但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公司。

 

  其前身是成立于日本东京的日本光测机制作所(Nippon Kōsokki Seisakusho),该制作所***初期的产品是 NKS 快门系统(NKS 系统在 1940 ~ 1942 年被日本的另外一家相机生产厂商玛米亚公司用在了 Mamiya Six 这款相机上)。


经典相机

07 Taron Marquis 相机取景器内测光显示

 

  “二战”结束后,日本光测机制作所改成了日本光测机工业株式会社(Nippon Kōsokki Kōgyō K.K.), 并依靠为日本 Fujica(富士卡)、Topcon(托普康)等多家相机制造商生产 NKS 快门而生存了下来。

 

  1955 年起,日本光测机工业株式会社开始生产以 Taron 为商标的 35 毫米旁轴相机,并在 1959 年将公司名称正式改为了 Taron(Taron Co.,Ltd.Tokyo)。Taron Marquis 相机的内置式测光表可以让摄影者在取景器中看到测光结果。

 

  比较奇怪的是它使用不同的颜色表示测光结果:如果顶部的小圆圈为红色是过曝,黄色是欠曝,既不是红色也不是黄色时,说明曝光正确。其中的“R”和“Y”旁边的箭头,就是提醒使用者应该向哪一侧调节光圈。(图 07)


经典相机

08  Marquis 的 Taronar 45mm F1.8 镜头

 

  Taron Marquis 配装了一枚六片结构的 Taronar 45 毫米 F1.8 镜头,在那个年代***属于“大眼睛”了(图08)。在机身左侧 Taron 商标旁边的圆形窗口就是 Cds 测光口,这个机器只有在快门上弦之后测光才可以工作,这种设计是为了节电。

 

  Taron Marquis 采用了黄斑双影重叠的测距方式,有意思的是,其调焦标尺被设计在了镜头侧面的机身前脸上(图09),而不是像一般旁轴相机那样设在镜头上,多少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经典相机

09 被设计在了镜头侧面的 Marquis 相机的调焦标尺

 

  不过,让人难以理解的是,Taron 公司本身就是靠制造NKS 快门系统起家的,但在Taron Marquis 相机上却没有使用自家的快门系统,而是使用了日本西铁城(Citizen)的快门系统!

 

  Citizen 又称第二精工舍,以生产钟表著名,和 Seiko(***精工舍)一样,也兼产相机快门。我个人认为这样做是由于钟表厂生产的快门系统名气更大(很多著名相机厂家包括徕卡都使用***精工舍生产的精工快门),有助于 Marquis 的销量,尤其适合美国这样国际市场。

 

  Taron Marquis 的取景器非常明亮,黄斑清晰准确;过片和调焦顺滑,快门释放力道十分轻柔,总体给人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当时的售价为 79.5 美元,相机套为 12.5 美元。不过,到了 1960 年代后期,Taron 公司便无声无息地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Taron Marquis 相机技术参数:

 

  生产厂家:日本 Taron 公司

  相机类型:旁轴相机

  上市时间:1962 年

  胶卷类型:35 毫米135 胶卷

  对焦取景:黄斑双影重合测距

  镜头结构:固定式 Taronar45mm F1.8 镀膜镜头,6 片结构。

  快门系统:精工舍(Citizen)-MVL 快门,速度为1、1/2、1/4、1/8、1/15、1/30、1/60、1/125、1/250、1/500 秒,B门

  测光系统:内置 Cds 测光

 

世界上***台内置 Cds 测光的单反相机美能达 SR-7
 

  ***台内置 Cds 测光的单反相机,是日本美能达(Minolta)公司在 1962 年推出的 SR-7 单反相机(图 10)。

  同时,Minolta SR-7 也是美能达***款内置测光表的单反相机,在美能达公司的宣传品(图11)和 SR-7 的说明书中都有明确说明。


经典相机

10 ***台内置 Cds 测光的单反相机美能达 SR-7


经典相机

11 美能达 SR-7 宣传单

 

  SR-7 的测光结果显示窗口在相机的左肩上(图12),分前、后两组光圈数值显示。

 

  前组(近镜头侧)有 1.4、2、2.8、4、5.6 几挡,后组(近机背侧)则有 5.6、8、11、16、22 几挡(图 13)。不同挡位可以通过按下测光结果显示窗口后方(机背)上的一个按钮来进行切换。


经典相机

12  SR-7 的测光显示窗口在相机的左肩


经典相机

13  SR-7测光显示窗口的上、下部分别显示大光圈、小光圈,一个可以移动的挡板会遮住不显示部分

 

  作为美能达单反系列的高端产品,SR-7 除了内置测光之外,还采用了当时先进的“全自动预设光圈(Complete Automatic Pre-set Diaphragm)”功能。

 

  以前的单反相机将光圈缩小时(比如 f/8 以下),取景器中的景物会变得很暗,难于准确对焦,采用“全自动预设光圈”功能,即使将光圈设置在***小,拍摄者也能用***大光圈取景、对焦。只有当按下快门时,镜头的光圈才会自动收缩到之前预设的光圈。

 

  SR-7 的外观简洁大方,没有任何冗赘的东西,连闪光灯插座都省略了,为此还特地开发了一个固定在圆形取景器上的闪光灯插座附件(图14)。


经典相机

14  固定在取景器上的闪光灯插座附件。这个附件上没有触点(见图 12),是冷靴,需要用一根引闪线引闪。

 

  SR-7 的操作也很简单方便,采用了菲涅耳透镜的微棱对焦屏,同时配置了机械自拍和反光镜锁。个人觉得没有在取景窗中显示快门速度和光圈值是它***大的不足。

 

  不过这一点完全是受当时技术条件所限,美能达(Minolta)公司直到 11 年后的 1973 年才在 SRT-102 上实现了在取景窗中显示快门和光圈值。

 

  初期与机身配套发售的是一款 Auto Rokkor PF 58mm F1.4 标准镜头;我手中这台 SR-7 不是***初的版本,镜头是 MC Rokker PG 50mm F1.4(图 15)。


经典相机

15  我收藏的美能达 SR-7 镜头 MC Rokker PG 50mm F1.4

 

  按照我查找到的相关资料,美能达镜头 PF 为 5 组 6 片结构,而 PG 则是 5 组 7 片。我手中的镜头镜身为金属制造,用料做工扎实,调焦柔顺。实拍感觉分辨率很好,成像细腻,色彩还原比较真实(图16,17)。 


经典相机

16  美能达 MC Rokker PG 50mm F1.4 标头转接索尼 NEX-5 相机实拍照片。

 

  SR-7 自 1962 年问世之后,先后有数个版本,其中变化比较大的是 1965 年推出的 SR-7V 型。另外, SR-7 还同中国照相机的发展有着很深的渊源,我国上海照相机厂生产的海鸥 DF 单反相机就是以 SR-7 为原型仿制而成的。


经典相机

17  美能达 SR-7 相机配合 MC Rokker PG 50mm F1.4 标头实拍照片。由于光线原因颜色偏暖。

 

  虽然在 Cds 测光之后,又有硅光等更为先进的测光技术出现和应用,但 Cds 测光表在相机测光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将 Cds 测光技术内置于相机之中的相机也会被那些喜爱古典相机的爱好者所铭记。

 

  Minolta SR-7 技术参数:

  生产厂家:日本美能达公司

  相机类型:机械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上市时间:1962 年

  机身卡口:可换镜头设计,美能达SR 接口

  胶卷类型:35 毫米135 胶卷

  对焦取景:五棱镜取景,对焦屏内有菲涅耳透镜的微棱对焦环

  快门系统:焦平面布帘快门,速度为1、1/2、1/4 、1/8 、1/15 、1/30、1/60、1/125、1/250、1/500、1/1000 秒,B 门

  测光系统:内置 Cds 测光

  外观尺寸:146×95×91 毫米, 重量约 990 克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本站用户上传发布,如有侵犯到您的相关权益,请点击《权利通知指引》,您可根据该指引发出权利通知书,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立即审核并处理。
网友评论
发表
查看更多评论
专访栖家儿童摄影创始人
专访栖家儿童摄影创始人
摄影的魅力,在于瞬间,在于真实,更重要的则是在于感悟…
专访修图师阿星
专访修图师阿星
你看到美轮美奂的杂志封面,但你能想象它和原图相差多远么…
专访儿童摄影师友十六
专访儿童摄影师友十六
跟小孩子相处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在多年的拍摄过程中,友十六遇到过…
专访修图师萧岚
专访修图师萧岚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事业究竟可以热爱到何种地步?修图师萧岚用一句话便能完整诠释…
专访人像摄影修图师杰子
专访人像摄影修图师杰子
做修图能坚持下去是最难的,有多少人已经下定决心,最终还是半途而废了…
专访摄影师王磊
专访摄影师王磊
你有想过梦想有多远吗?对于未来,我们有着各种各样的构想,也有着各式各样…
专访情订奇缘团队
专访情订奇缘团队
情订奇缘摄影团队,成立于97年,到现在已经20多年的一个综合型、大型影楼…
专访品尚修图工作室创始人
专访品尚修图工作室创始人
田兴国老师一直说他是一名草根修图师,没有闪亮的头衔,没有深厚的背景…